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的推进技术是星际航行任务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伊卡洛斯工程中的飞船,人们很早就决定使用核聚变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从理论上来说,其性能要比目前使用的化学燃料发动机好100万倍.如果伊卡洛斯工程飞船的体积和质量与代达罗斯计划飞船相类似的话,那么,这种发动机能够使飞船的最高速度达到1/10光速.  相似文献   
2.
美国宇航局因担心公众抗议,目前对发射携带核物质的飞行器不很热心。但是一些科学家都确信核动力火箭是未来飞行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美国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针埘载人航天任务究竟由哪一种航天器来接班,曾在美国国内有争议,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是眼看着俄罗斯人承揽全部载人航天业务赚大钱,还是依靠美国私人航天公司接替部分航天业务?最初,连美国宇航局心里也没底。直到2012年5月22日,随着美国当地时间3时44分的到来,搭载“龙”飞船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从而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10,(10):9-9
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宇航局近日联合推出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双方希望新一代机器人对汽车制造业和航天航空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据悉,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类似人类的灵巧手指,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枯燥、重复或者危险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轿车情报》2010,(6):19-19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联合宣布,双方已经达成了一项技术信息交流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合作的三年时间内,实现航天技术和汽车生产技术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6.
《汽车杂志》2010,(6):44-45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与通用汽车联合研制的机器宇航员R2将搭载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参加计划于9月份执行的STS-133太空任务。通用汽车的制造工程技术团队已经开始探索R2可能带来的潜在应用前景,即移动和传感技术对制造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专家们认为,单程太空飞行总要便宜一些,即使前往火星也是一样。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舒尔策·马库奇和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两位专家在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中提出,如果宇航员能够像来到北美大陆的首批移民那样,不考虑回家的问题,那么人类移居火星也许会比预想的更快,成本也更低。舒尔策·马库奇说:"主要的一点是让火星探测常态化。两位专家建议,先由两名60岁左右的宇航员分别乘坐单独的宇宙飞船飞往火星;到了火星以后,宇宙飞船还可以充当生活舱使用。随后  相似文献   
8.
许多太空爱好者都知道,人类将在20年之内登陆火星。当然,这样的说法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一直在被重复着。从1950年到2000年的半个世纪里,美国宇航局(NASA)和许多独立团体提出了1 000多种详细的载人火星探索计划,然而其中没有一个真正得到实施。但至少在纸面上,火星仍然被作为美国宇航局的一项终极目标。他们最新的"好奇号"探测器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载人火星登陆的探路先锋。2012年8月5日,当"好奇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后,美国宇航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今天,‘好奇号’探测器的车轮已经开始为人类最终踏足火星开辟道路。"尽管如此,事实上火星并不存在于美国宇航局的目标名单上。除了定于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VEN)探测器之外,近期美国宇航局并没有为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安排其他具体的探索计划。正如美国太空历史学家戴维·波尔特里说:"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人真的想把人类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技术》2015,(3):82-86
加拿大ODG公司生产的阿尔戈(Argo)全地形车在欧美久负盛名,是一款拥有超强越野能力的极端路面车型,也是美国宇航局登月计划的战略合作伙伴,为美国乃至全球研发并提供月球探测车、地球无人遥控探测车等.与国外的热销车型相比,阿尔戈全地形车早前在国内仅为军方采购,很少触及国内民用市场.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09,(3):47-47
米其林即将为美国宇航局下一代月球漫游者探测车提供经过特殊设计的车轮。这种车轮采用十分特殊的材料制成,是工程学上的一次突破。车轮能够使月球探测车在月球表面极端的地形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