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30日,江苏省首批汽车维修师资格考试结果揭晓。来自省内各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骨干共89名参加了此次考试,其中有33名考生顺利通过,即将获得维修师证书,合格率不足50%。面对考试中设置的一些故障,在这些从事汽车维修多在5年以上“汽车医生”中有不少一筹莫展,连称“老经验不管用了”。  相似文献   
2.
《航海教育研究》2009,26(2):7-7
2009年5月19~22日,第48期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考在全国同时举行。这是此类考试最后一次使用纸质试卷,以后的考试将完全以计算机考试的方式进行。据悉,参加本期考试的考生共有21958名,在全国26个城市的300多个考场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3.
试验车辆相关信息:■车型:CH7161■生产企业: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合格证编号分别为:WCL002799158751、WCL002791137725、WCL012792148695■车辆识别代号分别为:LVFAC2AD67K006040、LVFAC2AD77K005544、LVFAC2AD47K005761■生产日期分别为:2007年9月19日、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12日此次C-NCAP测试的是两厢利亚纳车型,对于这款上市近两年,但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的车型,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平民车",主要原因就是实用—空间宽敞、价格便宜、油耗低。利亚纳是C-NCAP测试的第二款铃木车型,  相似文献   
4.
申请一等海船轮机长、轮机员适任证书的海员,大部分要参加“船舶辅机”科目考试,考试的内容庞杂,不利于应考考前复习,本对历届“船舶辅机”试卷作一分析,提出考生复习应特的态度和方法,供考生复习时参考,并提出在考前培训教学中的有效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监林 《经济导报》2009,(26):21-21
日前有报道说,北京大学表态放紊辣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原因是其少数民族身份涉嫌伪造。旋即又有报道说,何川洋的母舰透露,香港大学曾经给他们打过电话,邀请何川洋前往港大读书。该考生母舰不为伪造考生身份的不诚信行为自责,反而公开表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得意和狂妄,引来纲民阵阵责骂。  相似文献   
6.
推行船员适任远程考试,探讨信息技术在船员考试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既增强了船员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又推动船员适任统考进入无纸化时代。  相似文献   
7.
鲍勇 《驾驶园》2014,(7):43-43
<正>5月下旬以来,安徽合肥公交集团通过各大媒体发布全市16个高考考点760个考场的公交线路、停靠站等信息,方便考生出行,同时公开作出承诺:高考期间,合肥市,包括肥西上派、肥东店埠等地高考考生可持本人高考准考证,免费乘坐合肥公交集团所属的全部143条公交线路、3518辆公交车,这已经是合肥公交集团连续12年推出高考考生免费乘车的爱心举措。此项爱心之举将使合肥、肥东店埠、肥西  相似文献   
8.
晓畔 《经济导报》2007,(30):13-13
今年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大四学生刘媛,提起手机上网的妙处,脸上总难掩几分诡异又几分得意的神情。她介绍说.自己5月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时.在专业面试环节抽到了一个并不十分熟悉的题目。按考试规则.每个考生可在考场外准备20分钟.刘媛拿着这道答不上来的题目很是犯难,身边既没有书和电脑.别的考生也不会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9.
马锦生 《汽车运用》2012,(10):35-36
一、案情简介 2012年6月9日,出租车驾驶员李某在响应政府号召,为考生许某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去学校途中,将一名闯红灯的骑电动自行车的张某撞伤.经交警部门认定,张某未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而李某未尽到谨慎驾驶的义务,应负事故的次要责任.目前,张某因受伤已在医院花费医疗费6万多元,后续仍需大量医疗费用.为此,张某将出租车驾驶员李某和考生许某告上了法庭,要求李某和许某赔偿张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高杨 《交通高教研究》1986,(2):41-42,48
我国高等学校多年来实行“一榜定终身”的招生和培养制度,考生达到某个分数线即可入学,入学之后就捧上了“铁饭碗”。这一传统做法,既没有权衡考生的“历史”发展情况,也没有考虑学生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它只是着眼于历时三天的一掷。这种僵化的招生方法,加上长期以来大学里接近于零的淘汰率,使学生一跨进大学校门,就如同获得了“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