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40篇
公路运输   585篇
综合类   388篇
水路运输   146篇
铁路运输   157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淑飞  张开金 《公路》2022,(6):107-115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K形节点脱空后的承载力以及防脱空措施,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钢管混凝土K形节点脱空后的力学性能,提出了防脱空建议,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支管壁厚较小时,不同脱空率下节点破坏模式均为受压支管局部屈曲破坏,极限承载力大致相同,脱空只影响节点弹性刚度,且节点弹性刚度随着脱空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支管管壁较厚时,破坏模式为主管表面塑性破坏或冲剪破坏;随着脱空率的增大,节点的刚度及承载力均逐渐下降;主管内增设PBL后,主管表面刚度得到提高,不同脱空率下节点破坏模式均变为受压节点的局部屈曲破坏,各模型承载力大致相同;相比于原脱空钢管混凝土节点,节点刚度及承载力均有提高;PBL可显著降低核心混凝土脱空产生的不利影响,当脱空率较大时,PBL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流化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尾气榆测结果,埘火烧、化学浸泡、喷砂处理、超高压水射流、流化床几种清理方法进行了对比,还将日前最先进的清理方法——流化床和超高压水射流从设备投资、清理质量、清理费用、后续处理等方面做了分析与说明结果表明,流化床适用性好、符合环保要求,将代替传统的脱漆工艺及清理方法。在汽车制造厂或相关行业大力推广使用流化床处理生产辅助上件,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使用建筑粘结剂对晓明矿桥改造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综合考虑土的粘聚力的前提下,通过对挡土墙后的滑动棱体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了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库仑土压力计算结果通过算例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计算土压力时综合考虑粘聚力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土的粘滞性,采用粘弹塑性构模型,较系统地介绍利用有限元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力加固基的数值方法,通过对一工程实例的数值计算,分析固结和流变的结合作用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并对工后沉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软基变计算中考虑土体流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它可对加固效果进行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刘宗海 《东北公路》2002,25(2):85-86
在桥梁工程主梁安装上,就如何解决矩形板、空心板梁支座脱空分析及施工控制采取了有效措施,解决了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8.
9.
钢管混凝土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成因分析与试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管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问题一直未能较好地解决 ,通过观察有机玻璃管模型模拟灌注混凝土试验 ,验证了钢管混凝土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形成的原因 ,指出解决钢管混凝土拱肋泵送混凝土脱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干线列车速度越来越高。但在下雨时车轮和钢轨间可能的粘着系数就会降低。对于300km/h以上的营业运行速度来说,为了有效地利用列车的粘着力和提高自身的粘着系数,技术上就必须有所突破。本文就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在现车上对粘着系数进行测试的实例以及有效利用粘着系数和增加粘着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