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84篇
  免费   795篇
公路运输   13405篇
综合类   7858篇
水路运输   39767篇
铁路运输   5894篇
综合运输   1055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1116篇
  2022年   1007篇
  2021年   1343篇
  2020年   1189篇
  2019年   1184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827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1378篇
  2014年   2330篇
  2013年   2217篇
  2012年   3153篇
  2011年   3167篇
  2010年   3014篇
  2009年   3357篇
  2008年   3615篇
  2007年   3088篇
  2006年   2915篇
  2005年   2799篇
  2004年   3249篇
  2003年   3744篇
  2002年   3128篇
  2001年   2448篇
  2000年   1883篇
  1999年   1413篇
  1998年   1521篇
  1997年   1730篇
  1996年   1660篇
  1995年   1562篇
  1994年   1334篇
  1993年   1039篇
  1992年   1127篇
  1991年   1149篇
  1990年   793篇
  1989年   65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4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期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化部门第20研究组(ITU-T SG20)全会上,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牵头制定的首个船舶行业ITU国际标准ITU-T Y.4004《智慧海洋概述及其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要求》经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于2021年11月29日完成公示,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2.
船舶碰撞的事故现场难以进行实地勘查和保留,传统调查主要靠收集证据进行定性分析,伴随海事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船舶碰撞事故调查也逐步向多途径、科学化的方向进行探索。对一起真实碰撞案例进行模拟仿真,采用显示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定量分析出船舶碰撞不只发生一次。第一次碰撞发生在船B船头右舷外板处,历时0.5 s。碰撞后船A获得较大的横向速度,在水阻力下间隔2.9 s后与船B发生第二次碰撞,导致船A右舷舭部外板向内凹陷,船B艏柱出现条状划痕,上端碰撞点距吃水线约0.9 m,下端碰撞点距吃水线约1.7 m。定量分析结果与实船勘测损伤区域、损伤形式完全吻合,该结论被海事法庭所采纳。结果表明:定量分析可为船舶碰撞事故提供一种新的调查途径和推演方法,能够挖掘传统定性调查中所无法获取的二次碰撞、碰撞历时和碰撞损伤等事故推演信息。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绿色船舶的概念、重要流程与关键技术等进行详细介绍。通过查阅文献,对绿色船舶在设计、建造、管理与拆解过程中的技术发展及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绿色船舶领域在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决当前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难题,以提高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结果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首先分析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的研究进展,找到各种系统的局限性,然后描述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的硬件组成,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并分析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的软件技术,对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设计,最后与其他船舶物流信息优化系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物流信息优化效果要明显优于对比系统,克服对比系统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船舶物流信息传输的成功率,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一年来,广西海事局共成功救助遇险船舶121艘.次、遇险人员1337人,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653%。记者从1月12日召开的广西海事2022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1年广西海事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履职尽责全过程,推动党中央及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8.
9.
刘晓春 《隧道建设》2022,42(1):137-144
为解决TBM机载锚杆钻机推进梁的摆动结构作业时因受力复杂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提升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首先,通过对摆动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其作业时应力集中和应力分布极度不均的薄弱部位; 然后,基于子模型法将摆动结构的薄弱部位切割出来,扩大其设计空间,再运用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该部位全新的拓扑结构形式; 最后,对比分析优化前后摆动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及振动频率。结果显示: 优化后危险工况下摆动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同时有效改善了结构的振动特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钢桁梁桥由于其承载性能好和跨越能力较强等优点,在大跨度铁路桥梁中被广泛采用。但大跨度钢桁梁桥具有跨中挠度大、梁端转角大和温度变形敏感等特点,为了减小大跨度钢桁梁桥二期恒载、适应桥梁变形特性,在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以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铺设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轨道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大跨度钢桁梁桥上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计算模型,研究了轨枕板结构参数对轨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确定轨道结构的合理尺寸与参数。结果表明:轨枕板的外形尺寸直接影响其受力和变形特征;板下垫层的厚度对垫层的受力特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具有2组承轨台、宽度为2800 mm的轨枕板,轨枕板厚度为280 mm,板下垫层厚度为12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