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简称NACKS)是中日合资的造船企业。本文对该企业的船体车间(6F跨)和船体装焊车间(4A跨)扩建工艺设计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亚风”轮艏部海损的抢修方案和工艺措施,阐述了在无型线图的情况下高质量、快速修船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保证车身装焊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车身制造过程中,控制并提高车身的焊接质量是保证整车焊接质量的关键,目前电阻焊中的点焊技术在车身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电阻焊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指出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焊接电流、焊接压力及焊接时间。在实际的车身焊接工作中,通过改变工艺方法,保证了各个焊接因素满足工艺要求,从而达到保证和提高车身焊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身装焊夹具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汽车车身结构与装焊的关系,介绍了装焊生产线上夹具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健  胡小锋  朱明华  张亚辉 《船舶工程》2021,43(6):30-34,48
当前船厂小组立装焊作业过程存在作业任务信息无法直接传递至现场,现场实际执行的状态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等问题,导致装焊作业混乱、装焊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船舶小组立装焊作业单元进行研究,构建基于信息物理融合(CPS)的智能制造系统.首先分析了小组立装焊作业流程;然后梳理了装焊作业任务数据,构建了小组立装焊作业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物联网的CPS框架设计以及系统功能开发,实现了对装焊作业过程的有效监控;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某船厂小组立装焊现场,有效规范了装焊作业过程,提高了装焊效率.  相似文献   
6.
框架建造法就是将双层壳体分段的“皮”和“骨”支分开制造,然后在“骨”上蒙“皮”,即先将壳板之外的全部结构组成“框架”,再在框架上敷盖壳板的建造方法。建造的步骤分为:下料、小组合、中组合、框架组合和分段合拢等5个阶段。要保证框架建造法的成功必须注意如下:①生产设计要准确;②原材料无变形;③切割精度要高;④部件组装要一步一校;⑤合理吊装和存放,防止变形;⑥使用专用胎架;⑦以框架为基准装配,合理焊接顺序,保证分段精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单元化生产思想建立船厂专业化生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某一实行“生产中心制”造船模式的造船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其曲面生产中心内部,根据中心内生产的中间产品族的特点及设备的布置,建立分阶段、分类型的完整的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体系。还详细介绍了建立专业化生产体系的过程,得到了曲面生产中心成组生产单元的布置图。  相似文献   
8.
根据集成化和工艺优化的设计思想,针对目前国内造船企业生产工艺设计手段水平不高和工艺可靠性分析不够规范的现状,设计开发了基于三维CAD的船体集成装焊工艺准备系统.实现了该系统与焊接工艺FMEA系统的集成,达到了集成焊接工艺设计与分析的目的,从而促进了船体快速工艺设计和工艺可靠性分析,提高了工艺准备的效率和质量.并给出了验证实例.  相似文献   
9.
10.
汽车车身装焊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青 《汽车技术》2000,(8):21-23,37
汽车车身的装焊质量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及整车性能。分析了汽车装焊的内在规律,并指出要保证良好的车身装焊质量,应从产品开发设计、工装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制定到工装的使用和维护、现场技术问题的处理、工人的操作以及零组件的尺寸保证等第一系列环节和过程进行综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