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586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677篇
铁路运输   128篇
综合运输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2年全国轿车市场分析及下半年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韩林 《城市车辆》2006,(2):39-41
1 厢式汽车使用情况的比较及我国的市场优势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载货车无一不是封闭的厢式车。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当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经济一直独秀之时,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将资金和技术投向中国的快速成长行业,欲分得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杯羹。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市场开拓取得了新进展,产销形势明显好转,市场明显回暖,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将呈现10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省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本文针对混凝土无损检测的常用方法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探讨,同时对该领域内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7.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5,(34):16-23
多年以来,中档车作为国内汽车市场需求较大的车型,在我国轿车市场中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额,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汽车价格的直线下降,很多人具备了购车的条件,而由于中档车在车身尺寸、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等方面十分适合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主、白领、公务员、医生、教师、科技人员、高级蓝领等的需求,而且这些人是目前我国私车消费的主要群体,使得近几年中档车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中档车在轿车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我们回首2004年以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时会发现,其“井喷”式增长的车型主要是乘用车产品。然而,2004年却风云突变,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3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重卡更是风景这边独好,其市场增幅是  相似文献   
9.
世界贸易的较快增长,为港口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输需求;世界范围内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供应与需求产业链的形成,也将促成港口及航运业提供现代化、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10.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10):30-31
2005年,中国重型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市场连续八年以来的首次呈负增长。根据研究分析,结合美国、日本等国家商用车市场20多年的走势分析,中国重型车“市场调整期”将持续1.5~2年的时间。2006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根据两会期间政府报告知道,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