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新波  王丹 《北方交通》2008,129(2):76-79
针对当前车辆载的情况及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分析了车辆超载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结构应力、路表弯沉和结构层厚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随着超载率的增加,换算系数明显增加车辆超载使累计标准轴次大大增加,导致路面使用寿命明显缩短;随着土基模量值的加大,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值逐渐减小;要使重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达到标准轴载作用下的使用年限,应该增加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引言 公路路表排水对道路的使用性能及寿命至关重要。如路表有积水存在时.则会造成如下危害:  相似文献   
3.
海绵型道路有着出色的排水能力,在雨天时能较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然而其排水设计应与道路几何设计协同考虑。基于海绵型道路路表渗流与产流的规律,建立了二维与三维路面渗流模型。模拟后的结果表明排水情况与车道数为负相关;在车道数增加的情况下,排水功能与横坡为正相关;若横坡坡度相同,纵坡的增加会延长排水路线,导致排水性能变差。基于海绵型道路排水功能保证,对海绵型道路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路表构造特征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现行抗滑性能评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路表构造特征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方法,来优化我国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方法,应用实体工程检测数据,对比分析现行和优化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5.
尹刚  张兴军 《中国水运》2007,7(7):72-73
通过对八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计算,分析了土基强度对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土基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提出了小交通量道路上土基强度的合理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像技术在露石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将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照片进行处理,根据图像的灰度值变化分析得到露石混凝土路表面的构造深度,并通过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此方法测量的路表面构造深度结果可靠,操作简单,可以在分析露石混凝土路面粗糙的表面特征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现状,提出预防性养护是今后高速公路养护的重点。根据沥青路面出现开裂、坑槽、松散和车辙等早期病害的情况,分别从材料、适用性、施工可行性和造价等方面对路面灌缝、坑槽修补及路表封层中不同的养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为合理的选择养护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层状体系已经在道路设计中广泛应用,但对于层间的联结状态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或者作为完全连续体处理,或者完全忽略其层间联结,但实际上道路各结构层之间的联结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在剪切弹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层间联结状态对路表弯沉的影响,由于剪切弹簧模型的计算表较为复杂,不易于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因此应用STATISTIC给出了计算两种极限联结状态下路表弯沉比值的回归方程,并提出应用层间滑动修正系数来处理各层的联结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沥青路面基层弹性模量。通过构建路表弯沉盆与沥青路面基层参数之间的数据库,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反算基层弹性模量预测模型。由理论弯沉盆作为已知输入参数进行反算时,基层弹性模量的反算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在8%左右;由实测弯沉盆作为已知输入参数进行反算时,计算弯沉盆与标准化实测弯沉盆的拟合均方差RMSE为4.49%。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反算沥青路面基层弹性模量模型,可满足实践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路表温度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试验路布设气象观测站,在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测了2007—2008年每1 h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以距路表面20 mm深度处的路面温度作为路表温度,研究了试验路路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对路表温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到降雨对路面材料热学传导参数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雨天和晴天(或阴天)两种天气情况下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晴天(或阴天)和雨天时路表温度的预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出现在距路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雨天情况下路表温度与气温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晴天和阴天时,前1 h的平均气温和前3 h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路表温度。路面温度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对比表明,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