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幕法是地下暗挖工程超前支护的一种手段,具有强度高、刚度大、隔水强的特点。为在过街通道等较小截面隧道中更为经济合理地使用此项技术,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半包管幕法隧道支护工艺,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汽车北站过街通道隧道施工,系统阐述半包管幕法技术原理及关键注意事项,并对新型半包管幕法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实际工程应用表明,半包管幕法在充分发挥传统全包管幕法各项优点的同时,在合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更为经济可行,可在类似过街通道较小截面隧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温州市附二医人行过街通道工程为例,介绍了使用浅埋暗挖法人行过街通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的概念及施工流程,完善了信息化施工技术,为其他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矩形顶管过街通道施工做到不开挖路面、不搬迁管线、减少噪声和尘土等,实现地铁人行隧道无障碍施工,符合建筑施工创建环境友好的新要求,成型隧道断面大,实用功能强(见图1、图2)。目前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过街通道在无法迁改管线的情况下,正在积极推广该工法。  相似文献   
4.
地下过街通道管井降水施工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现场降水试验,提出了适用于无隔水层而引起滞水存赋的强透水地层中开挖浅埋地下结构的“大管井群降,小管井辅助”的降水方案。分析了该方案在沈阳市文安路地下过街通道施工中的应用过程及其降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渗水系数较高的强透水圆砾地层,采用该方案可有效地解决高水位的问题,满足通道开挖支护无水作业的要求;除局部地表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外,对周围建筑物未造成明显的影响。该方案可对类似浅埋地下结构的降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无障碍的立体化交通成为时代的主流.对于人行系统,地面上的人行天桥在景观上的劣势亦逐渐被地下过街通道所代替.同时,考虑到不影响交通或尽量减小施工过程对交通的影响,非开挖方式,例如管幕管篷法、顶管法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在短距离、管线多的地下工程中.对于规模不大的人行地道,顶管法几乎成了地下过街通道施工方式的首选.该文以某人行过街通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矩形顶管法的设计过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车流与人流之间的交织,在提高路段行车速度的同时保证过街安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既有设施的特点,以地铁出入口为突破口,对地铁车站24 h过街通道展开调查和研究,从定义、类型及规范要求等方面对过街通道进行阐述,并提出叠层过街、车站端部过街和上跨区间过街3种24 h过街通道设计方案,为长沙市轨道站点慢行交通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工程风险管理在城市过街通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杭州市武林广场人行过街通道,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滨海相沉积淤泥地层首次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人行过街通道。针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环境、结构安全性三方面,运用风险管理的专用技术和方法,确定工程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应对措施,确保了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矩形过街通道采用双刀盘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进行顶管掘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控制、施工关键技术,为过街通道顶管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设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亟需探索新的保安全、少搬迁、轻影响的施工方法,为极复杂环境下地下车站施工提供技术储备。以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凤凰池站4号出入口过街通道,金牛山站2号、3号出入口过街通道、省立医院站—东门站(原塔头站)区间工程为实例,探索顶管法在城市中心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三个过街通道和一个渡线段工程的周边环境、工法比选、施工重难点、周边环境保护措施,经工程实践,该工程达到了减小占用场地、降低施工对城市环境影响,并控制地面和管线变形的施工要求,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