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81篇
公路运输   1241篇
综合类   670篇
水路运输   312篇
铁路运输   505篇
综合运输   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凝 《世界桥梁》2022,(6):134-134
2022年11月6日,随着最后一根锚杆的密封材料涂装完成,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顺利完成(见图1),为下阶段主缆牵引架设及张拉奠定了基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大体量、一跨过江的设计对大桥主缆锚碇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锚碇为全桥主缆2个固定点之一,采用复合板桩嵌岩重力式基础,基础长75m、宽80m、高15m。锚碇内设置的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为主缆与锚碇连接的关键结构,承担着承上接下的作用,是南锚碇施工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既有线上双片式并置无横向联结的低高度铁路钢筋混凝土梁,论述了桥梁在列车提速后产生的横向刚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固方案和相应的关键技术,以满足铁路提速运营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连续梁桥制动墩墩顶纵向水平力值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铁路连续梁桥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制动墩设计中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分担制动力的作用,同时考虑温度变化对活动支座摩阻力分担作用的影响,为制动墩设计提出简化、安全、可行的墩顶纵向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4号主墩钢吊箱是目前世界桥梁建筑中采用规模最大的施工设施。阐述了4号主墩钢吊箱设计理念,确定分析了首节吊箱的起吊、吊箱整体下沉定位、浇筑水下砼封底、吊箱内抽水及承台砼浇筑等主要工况,并采用了信息化施工等先进技术。使用及现场实例结果说明钢吊箱的结构设计是十分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V形墩连续刚构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公路》1997,(6):12-13,16
广东中山东明大桥主桥为60m+90m+60m预应力混凝土V形墩连续刚构桥,其桥型美观新颖。以该桥为例介绍了V形墩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并总结了V形墩梁式桥梁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明石海峡大桥1号锚墩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通过增设体外预应力钢筋、铆粘钢板、粘贴碳纤维、增大腹板尺寸等措施增强腹板抵抗主拉应力,对蜂窝、麻面和露筋等病害的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廖峪沟高架桥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8.
在预应力设计工程中,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预应力筋需要布置成空间曲线,其预应力锚固损失应该按照空间三维曲线来计算。现行规范给出的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平面曲线钢索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对于空间多曲线型钢索的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无明确的规定。文章推导出空间曲线组合形式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三维群桩—承台—墩的自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三维群桩-承台-墩的一种自振特性分析方法,其计算模型不但将群桩-承台-墩作为三维的融化结构来分析,而且考虑了桩-土的相互作用,同时简化了运输 承台的刚性模型,为全桥结构2的整体抗震安全性研究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