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107篇
水路运输   325篇
铁路运输   103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窗式空调器振动噪声源的分析和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国产KC-20型窗式空调器为实验对象,应用振动与噪声测量和分析系统研究了窗式空调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强度分布和振动特性,根据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理,找到窗式空调器的主要噪声源和振动源,然后根据结构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原理,在充分利用窗式空调器内部的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在离心叶轮上安装金属网罩、增加轴流风机叶片数、安装隔声板、在窗式空调器内壁和隔板上粘贴吸声材料以及运用阻尼技术来抑制窗式空调器的机械结构的振动等降低窗式空调器噪声的方法,并分别对各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测量,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遗传算法在船舶动力机械混合隔振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混合隔振问题的实质就是综合被动隔振系统和主动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联合优化设计.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分析了应用混合隔振技术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采用遗传算法对混合隔振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作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充气轮胎隔振性能的实际测量及其分析,为如何提高充气轮胎的隔振效率、选择轮胎的型式,确定轮气压的大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舰船中比较典型的静不定隔振系统,建立了柔性基础上安装4个隔振器的隔振系统物理模型。对隔振器采用杆梁模型建模,隔振上层设备采用刚体模型,导出了静不定隔振系统的动力控制方程。使用振动功率流方法对隔振系统进行了功率流分析,并利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杆梁模型隔振器对上下两端的功率流的减少有明显效果,隔振器的内部共振特性对隔振系统振动功率流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带有隔振器的水下航行器动力舱段为研究对象,利用I_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VC++计算程序为工具,对隔振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结合原理实验对传统的“O”型圈隔振器和剪切型隔振器的传递率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探讨剪切型隔振器在水下航行器动力舱段进行整机隔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富喜  王国治 《船舶》2005,(4):50-55
基于船舶水泵机组隔振浮筏这种多挠动源的系统,探讨了浮筏装置所具有的特性以及隔振设计技术.利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隔振系统忽略和计及管系下的两种模型,综合分析了空间管系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并就管路和机组间刚性连接和多种弹性连接下系统隔振性能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管系减弱了系统的隔振性能,在动力设备和管路间使用挠性接管等弹性连接可大大减小管系的影响.文中探讨了水泵机组的隔振设计技术以及为了提高隔振性能而应注意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9.
隔振模块是拖曳线列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护套内硅油和护套外水这两种流体的两层流固耦合模型,计算分析了隔振模块在水下的隔振性能,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分析结果。这些计算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线列声纳阵水下拖缆隔振段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E2地震作用下减隔振桥梁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某减隔振桥梁为例,建立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特性,选取适宜的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模拟了弹塑性减隔振球型钢支座,并采用人工拟合的3条地震动时程曲线对该桥进行了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该桥在E2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经过详细的验算与分析,验证了本桥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实际工程中的非规则桥梁在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