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204篇
综合类   101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53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汽车零部件耐久性测试工况获取过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实际行驶工况解析出零部件耐久性测试工况的方法.基于西安市某线路纯电动公交车实际运行数据构建得出行驶工况,根据车辆实际参数建立整车仿真模型,仿真并计算得到基于实际行驶工况的电机输出轴应力载荷工况.由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和电机输出轴材料S-N曲线得出电机输出轴损伤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四峰谷值雨流计数法统计出不同应力载荷工况下的电机输出轴受到的损伤值,从而得出对应的循环寿命,选择寿命最短的行驶工况对应的电机转速工况和转矩工况作为电机输出轴耐久性测试工况.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同时分析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新方法,以此研究洪水漫延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元胞及其周围相邻元胞上一个时间步长的相关状态变量进行水量转移计算,结合洪水漫延对行人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建立洪水漫延下人员疏散的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动力过程.详细分析不同进水口位置和进水流量对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洪水时人员疏散的效率显著低于无洪水的情况;进水流量的增加会导致人员疏散效率降低;进水口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人员疏散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骏  王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1):44-46,T003
本文着重论述了盘锦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范围和规模 ,混凝土坝和多功能厢式混凝土堤坝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陈琪 《中国电动车》2006,(2):99-100
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乡镇可支配资金减少.使基层政权运转困难;乡、村两级政府债务化解难度加大,且有增大趋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缺口较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受到较大冲击。本文通过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出现问题的理性分析,提出了乡镇财政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洪水对桥梁结构的压力测试试验与桥梁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测试系统测试了洪水对桥梁结构表面测点(主要集中在桥梁上部结构)水压力的分布情况、水压力的时均值以及水压力脉动的均方根;分析了桥梁结构(主要指上部结构)的竖向水流受力及最不利情况;并对桥梁的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及雨洪水调度的优势 ,提出天津市各河系雨洪水调度方案及其成果显示  相似文献   
8.
从航道整治后断面变化,糙率变化,过水能力、等方面,对行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行洪的校核内容;提出了充分发挥航道整治综合效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参数雨流法对在线实测的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载荷时间历程进行计数统计,分离出完整的应力循环和半循环,表征了构架服役过程的随机载荷谱块。根据名义应力法理论及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估算出了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测点处的寿命为13.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决策服务系统的设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亚新  范德新 《公路》2003,(7):90-93
首先分析了公路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国内外公路气象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决策服务系统的设想。即要有重点、分阶段、高起点的先建立高速公路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然后开展一系列的同步天气观测和试验研究,逐步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判别指标,最后在现有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内开发出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决策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