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4篇
  免费   165篇
公路运输   2205篇
综合类   1127篇
水路运输   1002篇
铁路运输   1536篇
综合运输   18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鹏  岛田英树  马保松  黄胜  周浩 《隧道建设》2022,42(10):1677-1692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预制管廊接头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理论尚不成熟,对接头受力性能的认识尚不清晰。为研究预制管廊接头的抗剪性能及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平潭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工程,以典型的双舱和三舱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为例,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程序建立预制管廊接头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管廊接头的抗剪性能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实用的管廊接头等效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设置剪力键时接头的极限总剪力降低了11.1%,设置剪力键能够明显地改善接头的抗剪性能;接头剪切强度和剪切刚度均与预应力基本呈线性关系;采用等效界面模型可以比较合理地模拟剪力键接头的抗剪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6.
阐述了某车型城轨构架侧梁下盖板自动组焊工艺的特点、难点,着重分析了下盖板组成结构特点、工装夹具、组焊过程控制等对下盖板组成焊后尺寸、焊缝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对焊缝外观检验、探伤检验、宏观金相试验及下盖板组成焊后尺寸检验,对下盖板组成自动组焊工艺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际工程中常用的码头顶高程计算方法和二维极值分布,指出码头顶高程计算中主要考虑的变量是波高和水位。以几内亚铝矾土出口码头项目为例,提出波峰面高度重现期的概念。采用极值分布理论对水位和波高分别进行拟合,选择了合适的水位和波高联合极值分布模型。从案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引入波峰面高度重现期的概念,采用水位和波高联合极值分布所计算的码头顶高程比采用二者单独一维极值分布计算的码头顶高程低。在波浪较小区域,该计算结论对EPC承包商控制成本、提高履约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船体是一个非常不规则的空间三维结构,特别是船艏、船艉处的线型突变,导致了生产设计人员对这些结构中诸如舵叶、球鼻艏、艏侧推等复杂结构无法准确地进行建模及放样.文章应用EFSPD软件,以某船艏侧推为例,给出了该艏侧推的建模过程,并结合船体放样思路,利用投影关系,有效求出了艏侧推结构中的喇叭板和筒状结构的剖面结构以及与船体外板的交线,从而得到各构件的放样图.文章认为通过EFSPD中的各个模块的组合,结合船体放样的思路,可以有效解决船体三维建模中复杂结构的建模及放样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轨顶风道排热效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轨顶排热效率评价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轨顶流场、温度场及排热效率评价参数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多的冷风被吸入轨顶风道是排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轨顶风道中的风口排风量及风口尺寸增加均无法有效增加其排热效率;轨顶热风分布区域较小.由此推论,排风口参数的优化策略为减小轨顶排风口分布尺寸,并适当将排风口位置向车头方向移动,为此可提高排热效率20%~50%.基于优化策略,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章对目前高速公路简支梁桥拼宽的二种结构形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