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道路和建设范围内硬化面积逐年增加,导致城市透水面缩减,易在多雨季节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为降低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发生,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对应的设计方法指导工程应用。首先明确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的设计目标;分析了各项LID措施在功能、控制目标、经济性、对周边地块的影响和景观效果等方面的特征;阐述了红线宽度在12~15 m、20~28 m、34~40 m、40 m以上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的影响。现以某工程为例,介绍LID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对传统道路的海绵化处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传统的城市道路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加大,各地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势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其中中小型片区市政项目开发较多.与城市大型市政建设项目相比,这些项目尽管总投资较低,但涉及专业同样较多.在中小型片区市政项目中融入优化设计及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更容易实施,所产生的效果也较明显,这些应用所产生的优势能够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生态、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对其他市政工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扩张带来的城市内涝、雨水资源流失及城市面源污染加重等全球性问题,结合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发展趋势和"海绵城市"内涵、目标及实践,提出现阶段海绵城市的重点实施路径,并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城市系统多专业的深度参与及互动、科学而统一的土地开发和雨洪管理平台工具的建立,以及面向全民的理念共享,是海绵城市的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6.
张莹  徐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1):122-124,160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旧路亟待改造,伴随着周边地块的开发,用户排水量增加,既有排水管道流量无法满足最新用户要求,同时管道存在老旧破损、雨污混接、以及淤积等问题。本次以湟中路为例,通过翻建雨污水管道,优化现状雨水口,设置海绵城市措施,增设雨污水预埋管等,以解决湟中路的排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路面清扫是路面径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以苏州市某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不同类型道路广场,开展机械清扫作业、机械清洗作业、人工清扫作业对路面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与LID等工程措施进行运维成本的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清扫作业和清洗作业后,路面SS污染物浓度可降低40~50%。路面清扫作业运维成本低于源头LID设施,应选择适宜的LID设施与路面清扫等联动实施,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8.
当今城市雨水排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武汉滨江商务核心区为例,以建立三种不同雨水模型为基础,寻求雨水LID模型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9.
根据厦门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标准,结合新阳大道项目本身的综合特点,因地制宜的对不同设计路段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并对植草沟、雨水花园、LID树池等不同模块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描述。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年径流总量控制以及水质要求,该项目以70%(26.8 mm)作为经流雨水控制率,并以此设计标准对该项目雨水调蓄能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相比传统的快排模式具有补充地下水、减少径流污染、调节城市气候等一系列优点。道路系统作为城市雨水相关设施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道路海绵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梳理海绵城市基本理念基础上,对比分析海绵道路与传统道路的优缺点,并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