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7篇
  免费   259篇
公路运输   3758篇
综合类   2639篇
水路运输   645篇
铁路运输   1046篇
综合运输   43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指导桥梁墩柱加固设计,研究不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措施对钢筋混凝土(RC)墩柱轴压性能的影响,以加固方式(全高加固、非全高加固)、加固层材料(素UHPC、UHPC+钢筋网、UHPC+内FRP网格、UHPC+外FRP布)为参数,设计15根矩形RC墩柱试件(1个未加固试件、7个全高加固试件和7个非全高加固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以及RC试件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结果表明:与未加固试件相比,全高加固试件、非全高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率分别为142%~183%、28%~57%,但全高加固试件表现为脆性破坏,而非全高加固试件表现为延性破坏,宜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采用合理的加固方式;采用不同加固层材料的加固效果为素UHPC、UHPC+内FRP网格、UHPC+外FRP布、UHPC+钢筋网依次递增,宜采用UHPC+钢筋网作为加固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3.
钢桁梁桥由于其承载性能好和跨越能力较强等优点,在大跨度铁路桥梁中被广泛采用。但大跨度钢桁梁桥具有跨中挠度大、梁端转角大和温度变形敏感等特点,为了减小大跨度钢桁梁桥二期恒载、适应桥梁变形特性,在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以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铺设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轨道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大跨度钢桁梁桥上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计算模型,研究了轨枕板结构参数对轨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确定轨道结构的合理尺寸与参数。结果表明:轨枕板的外形尺寸直接影响其受力和变形特征;板下垫层的厚度对垫层的受力特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具有2组承轨台、宽度为2800 mm的轨枕板,轨枕板厚度为280 mm,板下垫层厚度为120 mm。  相似文献   
4.
针对参数特征复杂度高的铁路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结合前向序列选择(SFS)算法的铁路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方法,以辅助基于经验的识别方法。创新使用RF-SFS算法,将其应用于铁路隧道防水板检验检测数据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研究。根据多年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数据,建立RF模型,获得了影响铁路隧道防水板检测结果的特征关键性评分序列。随后,结合SFS方法得出关键性评分序列的阈值,将排名前6位的影响因素识别为关键特征,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99.98%。为验证关键特征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3种模型在使用不同特征子集时的预测能力。当仅选用关键特征时,3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均达到最佳,加入冗余特征后模型的预测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6.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国内外耐候钢桥的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总结了稳定耐候锈层的形成机制、选材标准、腐蚀与疲劳损伤机理、耐候构造、耐候螺栓研发以及锈层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技成果, 梳理并完善了耐候钢桥的适用范围和腐蚀余量设计指标, 提出了耐候钢桥锈层稳定化处理及施工技术要点; 评析了耐候钢桥锈层损伤检测与评价技术、腐蚀损伤养管技术, 结合美、日耐候钢桥工程事故经验教训和中国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 探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耐候锈层由外层的γ-FeOOH、α-FeOOH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OOH化合物与Fe3O4构成, 稳定耐候锈层能否形成与保持, 主要受氯离子、积水和积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编制中国高性能耐候钢桥选材区划图谱, 完善稳定耐候锈层构造设计准则; 现代耐候钢桥具有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技术特征, 带锈层构造细节的面内应力疲劳、面外变形疲劳试验和数值断裂力学模拟, 以及耐候高强螺栓长期耐损性能研究的推进, 将为建立完善的耐腐蚀、抗疲劳设计准则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智能运维技术的重大进步; 应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规范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结合昆石高速公路阳宗海隧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粉煤灰、外加剂,机制砂泵送防水混凝土的配制,主要拌合物及物理力学性能,施工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中沥青路面设计层底拉应力指标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对设计指标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柔性桥面铺装的早期病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总结当前国内桥面铺装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用有限元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指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1 概况: 众所周知,水泥混凝土路(桥)面产生缺损后其维修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低于5℃度温度环境下进行快速抢修其技术要求更高,补强效果更难把握。正值2001年9月份APEC财长会议在苏州召开的前夕,东环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桥)面的各类缺损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中旬;在0~6℃(夜间)不利气候、气温条件下对苏州市东环路2Km水泥混凝土路(桥)面缺损,采用“NC”聚合物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进行抢修尝试。经近一年的应用观察,分散在六个车道近500个补强点(处)约1020m~2的修补面,均无产生脱落、开裂等不良现象,较大的提高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