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纵断面线形的精确分段是后续铁路线路优化调整的基础。针对现有方法自动分段效果差且精度低的缺点,研究一种能够实现线形精确自动分段的算法。首先,在对比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测点近似曲率的线形自动分段算法,针对铁路竖曲线弧径比过小易导致的拟合病态问题,采用基于半径确定的最小二乘算法进行圆心精确定位,以提高分段点的精度。经实测数据验证该算法能自动化识别特征点位置,且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新关角隧道信号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青藏线西格二线关角隧道的特殊性,通过对国内已开通可借鉴的长大隧道京广线大瑶山隧道、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及青藏铁路既有关角隧道情况进行调研、测试、分析,综合新关角隧道环境条件、方案可靠性、维修维护、投资等各方面因素,推荐区间采用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隧道内进行轨道电路分割方案。  相似文献   
3.
TBM信息化采集了海量数据,对TBM数据的标准化预处理是进行诸多研究的前提。基于此,提出了一种TBM掘进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依托TBM现场施工掘进大数据,以破岩特征为依据选取基本掘进参数(刀盘转速、推进速度、刀盘推力及刀盘扭矩)分析掘进过程TBM数据特点,提出循环掘进过程空推段、上升段、稳定段及下降段起点的判别方法,对稳定段起点提出了标准差法判别方法、均值判别方法、直方图判别方法,满足实时和非实时的数据划分需求。最后对两个TBM工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实现施工大数据的标准化。结果表明,提出的标准化预处理方法可实现循环掘进过程数据的有效划分。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众多TBM工程的数据标准化处理,有效实现机器学习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针对ZPW-2000R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轨道电路分割点中继功能的实现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在实际中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速度场的运动估计方法是进行运动物体分割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视频图像处理中基于多帧速度场的运动物体分割方法,针对简单速度场运动物体分割方法的不足,提出对多帧速度场图像提取的运动物体信息相融合的方法。试验结果证明:用此方法提取的运动物体核心点更完备,提高了运动物体分割的准确性。该方法在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卢珏 《ITS通讯》2005,7(4):31-33
蚁群算法良好的离散性,并行性,正反馈性和鲁棒性,非常适合于图像分割。但基本蚁群算法蚂蚁的搜索是随机的,计算量大,不利于算法的收敛,为此,本文提出了设置初始聚类中心的设想,并以小窗口为对象实施算法,由此大大减小了计算量。另外基本蚁群算法中挥发系数固定,会导致算法可能过早收敛或停滞,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将其修改为随蚂蚁通过可行路径个数动态变化,使其收敛性和稳定性有了一定提高。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动态分段技术在公交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二维坐标下存储城市公交系统数据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采用动态分段技术建立公交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并在该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了换乘次数最少的乘车方案。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和.Net开发平台.实现了基于动态分段技术的公交查询系统,表明动态分段技术在公交查询系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基于线性参照系统的动态分段技术,以广东省普通国道网为例,将里程桩号作为建立路线系统的量测M值的校正参考依据,并把广东省年度交调数据中路段交通流量观测值作为线事件导入到国道网的路线系统中,实现路段交通流量与空间矢量地图的匹配,使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路线网络建立流量属性,为路网的进一步网络分析及研究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The decision to cycle frequently in an urban sett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and is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cycling frequency among 1707 cyclists from Montreal, Canada using an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 segmentation of cyclists is used in a series of ordinal logistic model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variables on the frequency of cycling among each group of cyclists for commute and for utilitarian purposes. Our models show a variation in the impacts of each dependent variable on frequency of cycling across the various segments of cyclists. Mainly making cyclists feel safe not only on bicycle specific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on regular streets, emphasizing the low cost, convenience and improving the opinion on cycling in the population ar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bicycle usage. Also, it was shown that women were less likely to cycle to work than men, but more likely to cycle for other utilitarian trips, pointing at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barriers to commuting for woman. Although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re specific to Montreal, they can be of interest to transportation planners and engineers working toward increasing cycling frequency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0.
从现场调研结果分析,由于自动闭塞区段站间分割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站间分割不合理加大了设备投入成本和维护难度、降低了设备可靠性。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分割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