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多速异步机的四项主要质量指标,评估多速异步机质量优劣的方法,以及节能多速步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对常用直撑系统的特点和利弊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拱形结构的新型支撑和可调节荷载的概念;采用附加刚臂的处理方法并使用辛普森积分对基坑环境下的拱形支撑进行了力学分析及求解,推出了拱撑的矢高、跨度、截面尺寸的设计方法以及可调节荷载的计算公式。分析认为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和直撑相比,通过改变可调节荷载的大小,拱形支撑可消除基坑工程动态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能极大程度地减小基坑的变形以满足变形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济南轨道交通将"绿色地铁"作为建设理念,采用近40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以1号线为例,详细介绍高架站下方设置设备用房、主变电所资源共享等节地技术,可节约土地约2.8万m2;高架车站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预制叠合结构体系等节材技术,可节省费用3 000万元,节省混凝土使用量43%;采用可调通风型站台门系统等节能技术,每座车站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00万元;采用高架站台光伏发电、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再生能量吸收等技术,每年可节电774.03万k W·h。  相似文献   
4.
牵引变电所电能质量测量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功率因数低是电气化铁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功计量“反送正计”,使得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的功率因数大幅下降,对此,文章以几个牵引变电所的电能质量测量数据为依据,对其原因做了详尽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62-64,M0009
以广东省佛山新西樵大桥为工程背景,主要从结构体系、主梁形式的选择、结构形式等方面介绍独塔平行索面宽钢梁斜拉桥结构体系相关研究。通过纵向可调高支座的运用,完成新西樵大桥混凝土塔钢梁较接结构体系的实现,简化了平行索面斜拉桥超宽钢梁与塔柱之间的复杂构造关系,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兵 《船电技术》2007,27(1):27-30
结合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给出其d、q轴解耦模型,论证并提出了适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系统控制方案。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式DSP控制,使得系统实时、高效、高度集成。最后进行了系统仿真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串级变极调压异步电动机,其调速比可达K_v=6~10;文中对串级变速进行了数学分析,并阐述了变极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某桥异形板区域单点支承的异形板结构,由于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桥梁基础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从而对异形板整体受力状态产生影响,造成中横梁抗剪能力不足。对该横梁受力进行分析,为改善其受力状态,提高加固措施(或材料)的利用效率,运用主动加固的理念,创造性地采用"测力可调支座"结合钢盖梁支顶(π形钢盖梁支顶),较好地解决了异形板桥梁加固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张晓东  普超  汪洋 《机电设备》2022,39(1):45-49
以常规液控滑阀为基础,根据升降设备用大通径比例可调液控主阀的特殊需求,在阀芯切换速度控制、面积差控制、行程控制、运动平稳性控制方面进行特殊设计,并通过中间试验验证主阀输出流量、阀芯行程、阀芯打开时间和线性度、阀芯关断时间和线性度、阀芯动作重复精度,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和扛电磁干扰能力,可在大流量、控制精度不高、参数固定...  相似文献   
10.
景红  李爱平  王刚  吴鑫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400-404
调喷器是引进消化吸收的某型号大功率柴油机的关键件,前期研制过程中一直采用进口调喷器装配,订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通过针对引进产品的消化与吸收,研究了适宜性工装,优化和改进了工艺方案,并针对试验台进行了适宜性改造,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解决了引进产品国产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为某型号柴油机的国产化改进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