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了利用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甲醇的方法,对硅胶吸附管的规格、待测样品的浓度、采样参数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及验证。研究表明,利用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甲醇的穿透。随着硅胶颗粒装填数目的增加,甲醇的穿透率降低,实际吸附甲醇的效率增加。在采样流量相同时,待测样品浓度越高,甲醇的穿透率越高。在待测样品浓度相同时,采集流量越高,甲醇的穿透率越高。将硅胶吸附管串联,可以有效减少甲醇的穿透,提高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2.
唐政 《船舶工程》2017,39(5):81-84
以蔗糖为碳源,以磷酸为活化剂,在浸渍比(磷酸质量/蔗糖质量)2.5、活化温度550℃下制备活性炭,在膨化温度900℃和膨化时间25s下制备膨胀石墨,复合膨胀石墨/活性炭吸附剂,并测试膨胀石墨密度0.02g/cm3~0.05g/cm3、乳化油流率0.07mL/s~0.6mL/s、吸附柱高度10mm~30mm时的吸油效果。结果表明:在吸附柱高度20mm、乳化油流率小于0.4mL/s时,0.1‰的乳化油经膨胀石墨成型密度为0.03g/cm3的复合吸附剂过滤后的含油量可低于0.005‰;膨胀石墨成型密度0.03g/cm3、乳化油流率0.4mL/s时,吸附柱高度20mm的处理污水含油量小于0.015‰的总处理量为10.35L,即单位体积吸附剂的乳化油处理量为0.3255L/cm3。因此,应根据船舶机舱油水分离器的技术要求,优化复合吸附剂含油污水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腈纤维(PAN)为基体,通过水解、酰氯化及与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反应制备得到多胺基型固态胺纤维.应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纤维的官能团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形貌.在温度25.0℃、相对湿度80%、初始CO2浓度1.0%的条件下,测得纤维在30 min内对CO2的吸附量可达154.4 g/kg;105℃ 水蒸气再生10 min,循环吸附再生50次,纤维的再生效率为98.3%.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去除天然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高锰酸钾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高锰酸钾除了传统的氧化作用外,在中性条件下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还有催化氧化和吸附作用,后大大提高了高锰酸钾的除污染效能。  相似文献   
5.
吸附空调系统船用的关键是其供冷量能否适应船舶空调舱室热负荷的变化。在实验室中建立了由锅炉低压蒸汽驱动的五吸附床,制冷系统使用氨-复合吸附剂。根据夏季典型空调工况下计算的热负荷,实验研究了制冷系统供冷量与空调负荷变化之间的适配性。结果表明:系统供冷量除受循环冷却水和蒸汽的流量、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吸附床加热和冷却时间的影响;必须通过优化吸附床结构、调整吸附床的吸脱附时间,才能使蒸汽驱动的吸附制冷系统实用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苯、正庚烷、1,2-二氯乙烷、氟利昂22(F22)作为VOCs代表物质,考察了不同碳材料对VOCs的吸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材料对苯、正庚烷、1,2-二氯乙烷的吸附呈现出相似规律。在相同的吸附条件下,吸附能力是球形活性炭>常规活性碳>改性活性碳纤维>活性炭纤维,同一种碳材料对三种代表物质的吸附能力为:正庚烷>苯>1,2-二氯乙烷。几种碳材料对F22的吸附能力很差。  相似文献   
7.
结合水对软土的工程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结合水对软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机制,选取天津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结合水的等温吸附试验及原状土和不同结合水含量下重塑土的固结蠕变试验。从结合水角度对原状土的固结蠕变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就结合水类型及含量对重塑土蠕变特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试验中90%相对湿度节点为土中强、弱结合水的界限,98%相对湿度节点为弱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界限;相应的,土中强结合水吸附量为13.2%,弱结合水吸附量为22.6%;另外,水化中心的改变导致强结合水阶段吸-脱附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原状土固结蠕变过程中,当固结压力p>400 kPa后,土体的次固结受弱结合水控制,此时结合水排水比自由水困难许多,这是原状土次固结系数在400 kPa后开始逐渐减小的原因之一;原状土在整个固结蠕变过程中排出了12.1%的自由水和9%的弱结合水,没有强结合水排出。在强结合水范围内重塑土的次固结变形及次固结系数对结合水量的变化并不敏感,进入强、弱结合水共存状态后,结合水量对重塑土次固结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次固结变形量及次固结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加速增加的趋势,说明弱结合水是软土固结蠕变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提出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新模式,讨论了复合循环的热力计算。单效/双效复合循环有高低压2个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由高温级热源驱动,低压发生器由来自高压发生器的冷剂蒸汽与低温级热源联合驱动,实现高低温级热源的能量梯级利用。作为实例,对由高低温两级增压空气中冷器驱动的单效/双效复合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并与单效循环和双效循环进行了热力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复合循环的热力系数和制冷量均比单效循环高出15%,复合循环的余热利用量和制冷量分别高出双效循环153%和110%。  相似文献   
9.
船舶造修过程中的预处理及涂装工艺,会产生并排放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对国内相关船舶造修企业的走访和调查,梳理了船舶造修过程中产生VOCs的工艺环节,近年来因VOCs排放超标受到环保职能部门处罚的案例,以及当前企业的涂料用量和VOCs的排放现状。同时,汇总了船舶造修企业常见的VOCs净化处理技术及其适用的情况,并介绍了实际进行VOCs治理的案例。对比国内外先进船舶建造行业,并基于我国船舶造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VOCs法规的排放要求,提出若干工艺优化的建议和举措,旨在减少排放且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Sepsisischaracterizedbyreleaseofexcessiveamountofproinflammatorycytokinesinthecircu lation ,leadingtoa generalizedanduncontrolledhostresponse .Aconsiderablenumberofexperimen talandclinicalinvestigatorshavereportedemploy inghemofiltration (HF)toeliminatecytokinesandchemokines .Thisexcessiveinflammatoryresponsecouldbedownregulatedwithremovalofcytokinesandothermediators .Thesedatashowedthatthemechanismofmediatorseliminationwaslinkedtoconvectionandadsorptionbyhemofiltration .Ad sorptionappearsto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