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94篇
综合类   59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61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祥柏  应强 《水运工程》2006,(12):15-18
简述整治建筑物的壅水及其机理,归纳出局部水头损失壅水的通用公式。将丁坝工程壅水区分为床面摩阻损失增大壅水和局部水头损失壅水2部分。在ΔFr>0的模型中,采用换算式ΔZp=ΔZm.hλ,定性地说是偏大的。可采用换算式Δhfp=Δhfmhλ。而丁、潜坝局部水头损失的壅水,则应采用hjp=Δhjmλu02。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值管理是评价线路平顺性状态的重要指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均值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杭长、宁安客运专线和合福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动静态检测数据,发现在线路状态较好的情况下,无砟轨道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很小,尤其是轨向、轨距不平顺。轨道平顺性状态、结构形式及初始状态是影响无砟轨道动静态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阶段应注重无砟轨道精调质量的提升;在运营阶段应结合不同轨道型式自身的结构特点对无砟轨道进行动静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轨道不平顺历史数据之间存在里程偏差,若直接用于轨道不平顺劣化趋势模型必将导致其预测精度低的效果,从而增加轨道预防性维修的难度。因此,解决轨道平顺状态检测数据之间的里程偏差问题是实现预防性维修的前提。既有研究假设里程偏差为常数,实际上里程偏差随机产生且随着里程增加而累加。研究建立基于钢轨接头匹配的不平顺数据里程偏差修正模型,从轨检仪右高低原始弦数据中使用均一阈值提取出钢轨接头,对齐两段数据上提取到的所有钢轨接头后利用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修正检测数据之间的同一相邻两钢轨接头之间的不平顺指标,修正后的检测数据相关系数约为0.98,保证了历史数据运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对P70型通用棚车车体钢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上侧梁旁弯超差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原因,通过采用强制焊接及调整车顶弯梁的工艺尺寸等改进措施,使上侧梁旁弯满足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个桥型方案设计实例 ,简要介绍异型拱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崔玉国  陈旺 《隧道建设》2017,37(6):735-741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短管节在牵移和拉合过程中易发生偏移与倾斜,且GINA止水带压缩到设计值难度较大。以南昌红谷沉管隧道为例,从准备、牵移、拉合及后处理4个阶段介绍短管节对接拉合施工工艺。通过对底钢板打磨、涂抹黄油等,减小底部摩擦阻力。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液压数据量测、钢端壳间距测量等措施,对短管节轴线及平面控制。实践表明:GINA止水带压缩量误差仅为+4 mm,短管节轴线及平面偏差均在可控范围内,短管节干坞内拉合对接操作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准确完成AGV轨迹跟踪任务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建立AGV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第二法设计控制律.其次,以期望轨迹与实际轨迹的位姿偏差作为输入,以控制律中的比例因子作为输出,设计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  相似文献   
8.
该文论述了有关预制桩打入法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万经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10,8(6):70-78,16
公交信号优先是提高公交系统运行速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回顾公交信号优先控制40多年的研究成果,以总结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脉络。对被动优先、主动优先、实时优先以及与不同设施相结合的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表明,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是:控制的实时性逐步提高,优化要素的考虑逐渐全面,控制对象日益扩大,控制策略逐步系统化、适用性逐步增强。最后指出,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多目标平衡、控制策略的协调与网络优先控制,以及控制与调度策略的协调优化是后续研究的重点,而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以及如何应对预测偏差带来的影响仍然是信号优先控制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受建设时间跨度大、技术条件等限制,加上机构改革,水运安全监管系统存在着展示不系统、覆盖不全面、数据不规范等问题,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复杂的内河水网和海量的船舶动态信息,现有的安全监管系统不能满足需求.本文分析了省级水运安全监管的内涵,提出危货指数的定义,并以危货指数为核心设计了省级水运安全监管系统,涵盖了运行监测、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