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电镀工艺装饰产品外观,增加汽车零部件的硬度及抗腐蚀性.电镀作为一门重要的工业加工技术,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阐述电镀工艺的流程,分别从镀前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3个阶段分析了电镀的各个步骤、原理及作用.针对影响电镀质量的外部因素,详细分析了产品本身的结构对电镀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严...  相似文献   
2.
镍—钼—磷/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镍-钼-磷(Ni-Mo-P)合金电镀液中加入聚四氟乙烯(PTFE)制得了镍-钼-磷/聚四氟乙烯(Ni-Mo-P/PTFE)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主要成份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的影响,优选出一种较佳的工艺条件及复合镀液配方。由复合镀层性能测试结果发现,与Ni-Mo-P合金相比,由于PTFE的加入,提高了复合镀层的减摩性,但结合力与硬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镍/聚四氟乙烯复合电镀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取了镍/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表面活性剂、预镀等因素对复合镀膜的影响,从而得取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镀膜质量良好,耐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铟电极上电催化还原CO2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电镀法制备了In/Cu、In/Fe电极.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上述电极对CO2在0.2 moL/L的KHCO3溶液中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并对反应主要产物及电流效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体上电镀铟有利于CO2的电催化还原,电还原产物主要是甲酸;在几种电极中,In/Cu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最高,在-1.8 V时获得甲酸的电流效率为32.2%.最后展望了基体电镀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溶出法研究了高效镀镍次级光亮剂HITD的整平能力。结果表明,HITD的整平能力明显优于丁炔二醇,与德81-A,B相比较很接近,使用电流密度对其整平能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钼系等离子涂层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电镀、堆焊和等离子喷涂3种修复方法,分析了钼系粉末等离子喷涂的力学性能和等离子喷涂的工艺对零件修复的影响,证明了此项技术在工程机械零件修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取了镍/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表面活性剂、预镀等因素对复合镀膜的影响,从而得取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镀膜质量良好,耐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电沉积法制备Ni-Sn合金的工艺条件对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镀液成分和沉积电流密度对Ni-Sn合金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同时发现,所制备的Ni-Sn合金的形貌结构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经过200 h耐用性试验,所制备的Ni-Sn合金电极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塑料电镀以其外观漂亮、耐腐蚀性高、耐磨性好、容易加工成型及质量轻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汽车公司设计师的青睐,并广泛用于汽车内饰、外饰、电子零部件以及发动机舱零部件上.文章详细分析了市场上常见的各种镀层缺陷和失效原因,同时介绍了三价铬电镀、无铬粗化工艺、替代环保工艺以及复合涂镀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