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82篇
综合类   149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秋阳 《世界海运》2003,26(6):33-34
救助报酬的分配是海难救助制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分配方案的合理与否,公正与否直接影响鼓励救助这一目的的实现。分析了我国有关海难救助报酬分配的现状,比较、借鉴有关救助公约和英、美、日等国家国内法,为其完善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进行了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承载力极限破坏这一全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损失及应力增量、跨中截面应力—应变分布以及跨中挠度和抗裂性能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现行规范计算值基本吻合,探讨了其截面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和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在混凝土开裂前和受拉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受压翼缘存在不同的剪力滞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状态下的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系数。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水平阻尼网络的基础上,针对双惯导系统的特性设计了新的阻尼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误差与这种阻尼网络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比较2套阻尼系统的误差结果,可以看出双惯导外水平阻尼能够显著降低外速度误差的影响,减少阻尼时间,抑制经度误差。  相似文献   
4.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主跨底板合龙预应力束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钻峰  吕志涛 《世界桥梁》2006,(4):36-39,63
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中跨底板混凝土在底板预应力筋作用下可能纵向开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力学机理。根据一座跨径布置为140 m 268 m 140 m的单箱单室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与设计特点,对该桥在底板预应力作用下的空间效应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跨中箱梁底板纵向开裂、底板混凝土向下崩出和腹板竖向拉应力过大的建议,可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化学及结构振动原理,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筋腐蚀破坏机理,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筋振动频率对梁正常使用的影响。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筋系统耐久性防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桥墩预制拼装工法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分析桥墩预制拼装工法中各种常用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自锁功能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主要从该预应力锚固体系的研究背景、结构设计、试验研究、施工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和应用表明该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锚固性能可靠、施工工艺简单、质量易保证、成本较低,能很好满足预制构件竖向拼装的需要,值得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曾贤斌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67-69,79,M0009,M0010
随着时间流逝,部分旧桥经过长期使用,出现结构性受力裂缝、承载力及刚度下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通过30m简支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例,对腹板增大截面后张拉体内预应力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计算及后期检测跟踪对比加固前后效果,阐述了施工过程及注意事项。事实表明箱梁腹板增大截面体内预应力加固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而且弥补了增大截面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缺点,加固后上部结构自身重量增加不多、耐久性高。  相似文献   
8.
谷家扬  邓炳林  陶延武  王璞  周佳 《船舶力学》2017,21(12):1564-1577
海洋平台在作业过程中存在遭受船舶碰撞的潜在危险,一旦事故发生将可能导致结构严重损伤从而影响平台的作业安全,因此在平台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其抗撞性能.文章以海洋供应船撞击半潜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碰撞外部动力学理论和DNV规范计算方法,计及平台艏摇运动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耗散能估算方法-DNV`R解析法.以非线性有限元船-平台碰撞数值仿真结果为参考,将该解析法与规范法、Zhang解析法及Liu解析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文中所提出的DNV`R解析法弥补了规范法较为保守且仅适用于对心碰撞场景的不足,计算过程简单、便捷,且计算精度与Zhang解析法和Liu解析法基本接近,能够满足船-平台碰撞耗散能快速估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以树脂胶粘剂为介质的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能满足该体系要求的固化期在3、6、12个月左右、抗压强度50 MPa以上的胶粘剂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对预应力筋在不同时间张拉锚固作业中的κ和μ进行测量;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应力状态下进行了腐蚀试验;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制作了8根预应力受弯构件进行试验,并与同条件制作的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胶粘剂固化后的缓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工作性能,几乎和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相同。通过几个缓粘结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表明该体系的施工工艺与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相近,简便易行。该体系将后张法中的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体系相结合,使传统的预应力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Efficient port services are prerequisites for competitive and sustainable maritime transports. This paper makes advances in stud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time that ships spend in port and the associated emissions to air. We estimate a production model for cargo handling based on a unique dataset containing each port of call at the largest container terminals in Norway in 2014. In turn, we use auxiliary engine emission factors to estimat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nitrogen oxide emissions from ships at berth, to determine how the corresponding damage costs of air pollution vary with container throughput, location, and terminal investments. We find that Norwegian container terminals operate under increasing returns to density. Small ships that unload few containers are far from reaping economies of density, leading to high marginal time requirements for container handling and consequently high marginal external costs. From a Pigouvian taxation perspective, port charges should therefore be regressive in the number of containers handled.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external costs of maritime transports are severely understated when port operations are ignored. Our model allows determining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ies of port facilities. Thereby, it is instrumental in designing port charges that are diversifie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of containers handled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i.e., the speed of handling operations). Regarding contextual factors, we find that establishing high-frequent liner services improves the ship working rate, while simultaneous calls at a terminal impede productivity. The type of container (loading/unloading; empty/laden) also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duration of ship wor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