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158篇
综合类   338篇
水路运输   161篇
铁路运输   94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家贵 《中国水运》2007,7(8):185-186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几大和谐关系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通过明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方向,奠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文化基础,完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制度支撑,实现资源节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灰色模型的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结合铁路技术创新实际,从效益(经济、社会)增长、市场状态(市场份额、市场营销)改善和创新主体素质(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提高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的多级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系统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层次灰色评价模型(HGM),运用该模型对铁路技术创新绩效分别从整体和分项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绩优度为“一般”,其主要原因在于铁路运输市场状态改善中市场份额扩大程度较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层次灰色评价法(层次灰色评价模型)为一种评价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灰色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并给出了全国水运货运量预测的GM(1,1)模型,可供水运部门制定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交通"是系统性的价值目标,需要以和谐伦理为导向,从宏观上审视现代交通关系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交通主体之间、交通客体之间、交通主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状态,通过一系列调整优化,使之不断地从冲突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5.
韩艳  夏禾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3):136-138
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车辆振动方程,通过桥梁子系统与车辆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轮轨接触关系联系起来,建立可考虑多点激励与行波效应的车桥系统地震反应动力学分析模型。以某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例,对非一致地震激励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桥上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研究,提出确保地震发生时高速列车在桥上安全运行的临界速度限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虎 《中国水运》2006,6(12):212-213
目前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贏方面的进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自行研制的受电弓刮弓保护装置捕捉到的刮弓事故的全过程,并设计了一种受电弓滑板掉块元件及其控制系统,真实地再现了繁忙主干线上控制受电弓滑板掉块的过程,为保护装置所起作用探索了一个动态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车载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关系,对当前及未来两者协调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轨道交通多沿既有或规划城市道路敷设。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若未考虑好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将会引起征地拆迁、道路改造、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从两者的空间关系、线形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从环境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考虑确定合理的空间关系,以技术指标匹配性为参考指标,进行线路走向选择。通过工程实例的对应研究,论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可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的建设及城市道路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轮轨几何约束方程的典型解得到轮轨两点接触的判断条件,运用该条件并结合迹线法给出了一种轮轨两点接触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