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4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泥质板岩全风化及强风化料作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采用不同的颗粒级配、不同的含水量,通过施加不同的竖向荷载作用于模型路堤,获取了路堤面板的沉降以及堤内应力、应变、土压力值和变形性状以及模型路堤的极限承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路堤内的应力、应变和沉降位移随堤面竖向荷载、含水量和颗粒粒径不同而变化。它将对软岩风化料填筑高速铁路路堤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探究木寨岭隧道工程中炭质板岩的流变力学特性,在不同条件下,对现场取得的岩样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对炭质板岩的蠕变特性进行分析,描述了炭质板岩的流变特性,得出了瞬时应变占总应变的比例为80%~90%,以及高围压下的流变多为等速流变等结论;采用Burgers流变本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分析,得出了3组不同围压下炭质板岩流变本构方程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黏滞系数等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炭质板岩地层隧道施工要点及大变形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维富 《隧道建设》2010,30(6):697-700
为解决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鹿扎斜井通过高地应力炭质板岩地段隧道防坍和变形控制,从炭质板岩的特性、变形机制以及出现变形后的处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炭质板岩属软岩范畴,遇水易软化;有水地段开挖后易出现坍塌,需做好超前支护和注浆止水;高地应力炭质板岩隧道收敛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量较大;发生变形后,可采用封闭仰拱、长锚杆、径向注浆、增设套拱等措施进行处治。  相似文献   
4.
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三叠系下统板岩隧道存在收敛变形大的特征,针对此特征探讨不同施工工法的可行性;在确定工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控制隧道施工变形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怀通高速公路沿线边坡以板岩边坡为主,为揭示板岩边坡的破坏模式与板岩层理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获得板岩边坡的稳定性判据,进行针对性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选取沿线边坡岩样并按照不同层理角θ进行分组,开展巴西圆盘劈裂试验。试验发现:随着层理角度的变化,试样发生5种破坏模式,0°〈θ〈30°时为拉伸破坏,30°〈θ〈45时为拉裂-滑移破坏,45°〈θ〈75°时为滑移-拉裂破坏,75°〈θ〈90°时为滑移破坏,θ=90°时为压张型破坏;其次,对顺层板岩边坡整体滑移破坏和局部滑移-拉裂破坏判据进行推导,得出发生整体滑移破坏的临界坡高公式以及发生局部滑移-拉裂破坏的临界坡长方程。最后,结合怀通高速公路沿线板岩边坡进行实际应用,与沿线板岩边坡实际稳定性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高原高寒高应力板岩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能及时地掌握围岩动态的变化,随时监控到围岩的变形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指导隧道施工,提前做好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掉块的预防和加固工作,为施工单位在高应力板岩施工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建赣州至韶关铁路黄竹头隧道工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总结其板岩结构的地质特性、阐述了针对不同的板岩结构,如何通过正确的爆眼设计和爆破技术获得较好的爆破效果,减少对软弱围岩的扰动和硬质围岩中遗留岩体的损伤,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爆破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志平  韩现民 《隧道建设》2015,35(3):220-226
关角隧道9#斜井工区为高地应力软岩区段,开挖后洞室变形较大、稳定性差。文章首先根据理论公式分析了影响洞室变形和塑性区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后针对碳质板岩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岩体变形、强度参数、地应力特征、开挖断面形式以及支护刚度等因素对洞室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不同开挖断面形式和不同支护刚度的现场试验,提出了考虑地质环境、洞室形状和支护特征的隧道洞室支护体系评价指标F,并采用该指标对碳质板岩段支护体系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变形等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指标对于设计阶段隧道支护体系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建民 《隧道建设》2011,31(1):88-90
为积累指导正洞的施工经验,结合木寨岭隧道斜井炭质板岩段控制高地应力大变形的方法,通过在斜井进行模拟正洞试验段信息化施工,从施工、支护、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得出采用分层分次支护、提高拱架强度、加强锚杆施作以及完善的施工工艺等措施能有效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10.
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出口段穿越薄层状碳质板岩地层,区域原岩应力较大且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大变形情况。通过分析,认为高地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角度相交是大变形的主要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提高支护体系刚度、合理预留变形量,以及采用长锚杆、多重支护和超短台阶法等常规措施控制了围岩变形;基于对围岩动态演化机制的认识,提出了高地应力隧道超前导洞法应力控制释放技术,开展了大型工程试验。阶段性试验成果表明,采用超前导洞有效地降低了正洞施工时的变形速率,对上中台阶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对应力控制释放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望探索出安全、高效的高地应力软岩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