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3篇
  免费   635篇
公路运输   4648篇
综合类   3292篇
水路运输   820篇
铁路运输   893篇
综合运输   385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824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658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901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现场检验中发现的固定式灭火系统的CO2系统以及瓶头阀及其相关组件的各种缺陷,主要阐述内河船舶CO2系统和国内海船CO2系统的异同、瓶头阀的结构、释放总管的安装要求、泄放总管的安装要求、控制管路的安装要求,这也是验船师现场检验的难点,以期相关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了解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深部高地应力岩层中修建TBM隧道时管片衬砌结构的力学行为,以某深埋TBM工法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围岩蠕变和管片分块效应的衬砌-围岩复合模型,研究考虑时间效应下管片衬砌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考虑围岩蠕变效应下管片衬砌受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随着围岩蠕变时间的延长,管片衬砌的形变、内力和接缝张开量均呈现两阶段增长,具体表现为前期呈线性增长,后期增加趋缓。洞周围岩应力经历三阶段变化,即先减小后增大直至稳定。围岩蠕变时间为100年时,管片衬砌的内力和形变量均接近极限值。研究结果可为深部高地应力且考虑围岩蠕变效应下的TBM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种类路面的破损危害性不同,拟在公路路面评价中提出路面破损指数概念,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所用模型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种类的路面损毁危害性进行赋权,并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计算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与最优情况的贴近度,进而将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情况转化成区间为[0,1]的路面破损指数,其中路面破损指数越大表示路面的破损程度越高。此模型方法简单,能够运用少量数据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的破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参照。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内蒙古包头地区筑路材料的分布特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当没有路线设计资料时,需对旧有路线进行拟合,重新进行勘测设计,以获得与旧有路线一致的路线设计资料,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提供设计依据。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拟合旧有路线时勘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港口航道设计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上海港外高桥挖入式港池设计研究的实例说明模拟器的成功运用。这些模拟技术和方法对于降低航道费用、增强船舶营运安全和提高港口生产效率都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船舶航行安全、可靠性角度考虑,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航行船舶所在海域的气象状况,因此气象信息对于船舶调度管理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如何获取气象信息,并把获取的气象信息融合到电子海图显示平台中,对于航行船舶的监控和管理显得十分有意义。针对如何获取气象信息及如何与电子海图叠加显示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