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2篇
  免费   749篇
公路运输   4551篇
综合类   2987篇
水路运输   522篇
铁路运输   538篇
综合运输   30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763篇
  2011年   874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2.
马鹏  岛田英树  马保松  黄胜  周浩 《隧道建设》2022,42(10):1677-1692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何纯豪  钟小春  竺维彬  李永运  陈洁 《隧道建设》2022,42(10):1746-1754
针对掘进机在黏性地层中施工刀盘结泥饼的问题,以无锡地铁4号线某矩形顶管工程为例,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聚合物对不同含水率的渣土进行改良,测试改良前后渣土的黏附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及高温环境下渣土的保水能力,并通过液塑限变化分析渣土改良的机制,借助泥饼形成风险分区图评估泥饼形成的风险与改良效果。研究表明: 1)添加聚合物和水对渣土黏附强度有一定影响,增大含水率能显著降低渣土的黏附强度,当渣土含水率为35%~45%时,添加聚合物能有效降低渣土的黏附强度; 2)含水率的增大会降低渣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而添加聚合物能有效增强渣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当添胶比达到0.15%后增强效果显著; 3)聚合物能提高渣土的液限和保水能力,保证渣土的流塑性满足施工需要; 4)结合泥饼形成风险分区图,比较渣土-金属界面的黏附强度和渣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可以综合判断黏性渣土结泥饼的风险和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蒙古包头地区筑路材料的分布特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当没有路线设计资料时,需对旧有路线进行拟合,重新进行勘测设计,以获得与旧有路线一致的路线设计资料,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提供设计依据。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拟合旧有路线时勘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某高速公路沿线大部分路段为软土路基。其中一桥头段位于深厚软土路基上,根据工后沉降的要求,采用了带桩帽的预应力管桩 土工格栅垫层的处理形式。经过对现场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种处理方法效果较好,具有处理深度大、质量易保证、工后沉降小等突出优点,可以作为类似软基处理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宏林  陈燕芳 《水运工程》2005,(7):12-13,22
结合莞惠公路改建工程的设计经验,介绍改建公路设计时技术标准的应用,道路中线及路面结构的选择,阐述了如何进行加固和接长桥涵验算设计。  相似文献   
9.
Doherty  Sean T.  Andrey  Jean C. 《Transportation》1997,24(3):227-251
Despite improvements in road safety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accident rates remain high for young drivers. One accident countermeasure tha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safety record of this group is graduated licensing.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is licensing system is that novice drivers, of whom the majority are young,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relatively safe driving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initial learning period. Graduated licensing was implemented in the Province of Ontario, Canada in 1994.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costs for young drivers associated with two components of the Ontario graduated licensing package: the late-night driving curfew and the high-speed roadway restrictions. Based on accident and travel data for the year 1988, accident-involvement rates per kilometre driven were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driver groups for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ime of day and roadway speed limit. These rates were then applied to the expected mobility profiles of young drivers affected by graduated licens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pport the late-night curfew and suggest that this component of the licensing package should reduce total accident involvements for the affected group by up to 10 percent and fatal accident involvements by up to 24 percent, while reducing their total driving by only four percent. By contras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 that the high-speed roadway restrictions are likely to increase accident involvements, and thus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this component of Ontario's graduated licensing package be changed.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流效应的寒区路堤块石层临界高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块石路堤降温效应与块石层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多孔介质自然对流理论和热传导理论引入了表征寒区块石路堤自然对流降温效应的自然对流指数,利用热传导温度分布函数获得了路堤自然对流指数随块石层高度变化的近似公式。分析表明:自然对流指数最小值对应于路堤块石层的最小高度,而其最大值对应于路堤块石层的最大高度。另外介绍了一种利用自然对流指数近似公式估算路堤块石层临界高度的方法,并具体给出了算例,最后进行了数值验算。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对流指数确定的临界高度可为寒区工程的路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