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8篇
综合类   61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沥青-酸性集料抗水损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针对酸性集料与沥青粘附性差、混合料水敏感性大的难题 ,根据配位键理论采用含铬外加剂处理酸性集料 ,显著提高沥青与酸性集料的粘附性。用强化的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混合料水损害 ,对比试验说明经过含铬外加剂处理后的酸性集料混合料劈裂强度比提高显著 ,长期抗水损害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The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commerce is creating pressure on the existing transport network.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transport parties (e.g., terminal managers, forwarders and transport providers) is required to increase the network throughput using the same infrastructure. The intermodal hubs are locations where cargo is stored and can switch transport modality while approaching the final destination. Decisions regarding cargo assignment are based on cargo properties. Cargo properties can be fixed (e.g., destination, volume, weight) or time varying (remaining time until due time or goods expiration date). The intermodal hub manager, with access to certain cargo information, can promote cooperation with and among different transport providers that pick up and deliver cargo at the hub. In this paper, cargo evolution at intermodal hubs is modeled based on a mass balance, taking into account hub cargo inflows and outflows, plus an update of the remaining time until cargo due time. Using this model, written in a state-space representation, we propose a model predictive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Modal Split Aware – Cargo Assignment Problem (MSA–CAP). The MSA–CAP concerns the cargo assignment to the available transport capacity such that the final destination can be reached on time whil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ransport modality used. The model predictive approach can anticipate cargo peaks at the hub and assigns cargo in advance, following a push of cargo towards the final destination approach.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a modal split constraint it is possible to guide the daily cargo assignment to achieve a transport modal split target over a defined period of tim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se statements.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前、后双电机动力分布式纯电动汽车,以优化能量消耗为目标,如何合理的动态分配前、后轴转矩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依照制动法规、驱动电机动态响应和车辆纵向平顺性等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分配计算与优化方法,并且区分驱动和制动两种工况。之后采用循环工况仿真验证的方法,进行能耗分析。通过与固定分配方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分配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孙广林  刘君 《公路》2020,(3):196-199
公路基本路段划分是实施交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划分结果要求具有相似的几何线形及事故统计特征。基于公路线形特征划分的路段单元,叠加动态聚类算法划分的事故特征相近的路段单元,提出包含分割与相交合并的基本路段分割合并方法,进一步以京昆高速北京段为例验证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半隐式特征线分裂算子有限元算法对串列布置的静止上游柱体和下游圆柱的尾激振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上游柱体结构的形状、尺寸比(d/D)和折减速度(Ur)三个参数对下游圆柱体结构的动力响应、运动轨迹与涡脱落模态有着显著的影响,且与单圆柱工况相比存在明显区别;随着尺寸比的增大,上/下游柱体结构之间的互扰作用会由流致效应逐渐转变为尾流效应,使得频率特性发生变化,并会导致下游圆柱体结构的振动响应增强;当d/D=0.5和1.0时,下游圆柱体结构的运动轨迹主要为“8”字形;当d/D=1.5时,除了“8”字形外,运动轨迹还会呈现双弯刀形、“双8”字形和不规则形状。通过对流体力系数与位移时程曲线及位移PSD曲线特性进行分析,揭示了其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另外,下游圆柱体结构的尾流场特性也会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其涡脱落模态主要为2S、P+S和2P三种。  相似文献   
6.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动态抗压试验和动态劈裂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性能参数。选用5种聚酯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和马歇尔试件,每种纤维掺量制作4个试件,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模量和劈裂回弹模量,对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性能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且讨论了动静态抗压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纤维掺量与动态模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表明,加入纤维后的沥青混凝土表现出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似的动态响应规律,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与纤维掺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适量的加入纤维会改善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等主要动态参数,从而有效增强其综合路用性能。根据动、静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此种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合理纤维掺量在0.20%~0.25%之间。  相似文献   
8.
孟秋红  郭京波 《天津汽车》2007,(3):19-21,40
再生制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方式。传统的汽车制动,是将车辆的动能变为摩擦片的热能浪费了,而再生制动技术的目的就是使这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再利用,此种技术节约了能源,并降低了废气排量。文章对再生制动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再生制动技术的节能原理;从传动方式和能量存储方式上对再生制动技术汽车的名称作出定义,同时对再生制动汽车的功率流进行了分析。指出再生制动汽车在达到回收制动能量目的的同时,具有很多优点,是当前汽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歇尔试件成型时采用不同击实次数,使试件空隙率控制在5 %~6 %这一抗水损害最不利状态下,并分别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表明,浸水马歇尔试验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无法模拟实际路面上空隙水受行车荷载作用对沥青膜的挤压破坏作用,不能准确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而真空饱水率与冻融劈裂强度比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饱水率为1.5 %~2.0 %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可以较好的模拟沥青路面空隙水的存在状态和受力情况.因此,采用合理饱水率范围内冻融劈裂强度比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将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0.
Mixed Logit模型及其在交通方式分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离散选择模型的典型代表Logit模型简洁易用的特点使其在经济、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Logit模型的两个重要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分析了Logit模型固有的两个缺陷和Mixed Logit模型的良好性质后,比较了Logit模型与Mixed Logit模型的差异,对Mixed Logit模型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借助SAS统计软件提供的仿真算法给出了详细的工程实践应用范例。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有着更丰富的物理含义,对个人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描述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