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目的:兰州地处黄河上中游,黄河穿城而过,属于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河谷型城市与其他城市在各方面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问题的研究中,不可以照搬其他城市的现有模式,本文根据编制兰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中,线路选线设计所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其对其他类似的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道路资源紧缺,轨道交通线路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交通客运系统的效率。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选线需重点考虑主客流走廊、避免单边客流现象、跨河客流需求、天然冲沟的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以农民为主体的皖北民众生活极端贫困.首先,农户收入普遍过低,衡之以当时的一般收入标准,其农户绝大部分处于贫困状态;其次,受收入偏低的影响,皖北农户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次,消费结构不合理,满足生存最基本之需的食品支出在农户全年所有费用支出中占有绝对比重,其消费是一种压缩性的节俭型畸形消费.  相似文献   
3.
针对OFDM信号功率降额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子载波预留方法。该方法利用谷值补偿算法改善OFDM信号的立方度量性能,并使用动态峰值削减算法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同时对原有迭代过程进行简化,合理地控制计算开销。与传统的功率降额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能更高效地降低系统峰均功率比,更好地控制立方度量性能。仿真和分析表明,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OFDM信号功率降额问题。  相似文献   
4.
渭河隧道是宝鸡至兰州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区内地质构造运动较活跃,黄土滑坡、富水砂岩层及饱和卵砾石等不良地质发育,复杂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严重制约着渭河隧道选线工作。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理论计算、地质分析等方法对影响隧道选线的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竖向绕避滑坡群方案,通过分层抽水试验解决了复杂地层涌水量计算参数的问题,对合理确定隧道埋深和辅助坑道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带状(组团)河谷型城市广泛分布于我国山地、丘陵地区,此类城市空间狭长,土地资源稀缺,轴向道路交通矛盾突出。为探讨此类城市交通干道的设计要点,以吕梁市离中快速通道为例,从解决交通问题、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角度出发,同时兼顾服务性交通需求,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细化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沟岸冲蚀演绎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位于泥石流沟岸的公路里程累计800km左右。沟岸冲蚀是公路泥石流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是泥石流冲蚀能、岸坡抗蚀能耦合作用的表像。应用地貌学方法将泥石流沟岸冲蚀演绎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冲蚀槽形成阶段、泥石流顶托底部拉裂阶段、自重顶部拉裂变形阶段和坍塌阶段.核心是悬岸的产生及失稳。大量调查发现,沟岸坍塌失稳均主要发生在泥石流暴发期间.其主要原因是泥石流对岸坡的冲蚀作用使得岸坡产生纵向振动,增加荷载效应。减小了悬岸岩土体的刚度。进而诱发了悬岸体的坍塌。运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悬臂体系的纵向振动位移方程。据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便可求解获得泥石流振动对岸坡破坏的诱发荷载,并对护岸结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川道型城市分布于丘陵沟壑之内,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可能像平原型城市那样以"面"形向四周扩展布局。通过对川道型城市的区域特征分析,总结出居民出行总体呈现"横向聚集、轴向交流"的特征,通过"线"形沿川道主轴布线,以川道断面客流测试轨道交通线路数量,根据组团连接关系拆分组合线路,形成川道型城市的概念线网,最后以西宁市轨道交通概念线网的构建作为示例,为今后川道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河谷型城市过河交通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桥梁是过河交通的主要载体,因此,从河谷型城市的地形特征、历史文化、城市景观和交通特性等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河交通拥挤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流峡谷地段地质选线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河流峡谷地段,不良地质极为发育,规模大,又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发育区域性暗河;线路设计同时受技术标准、投资影响;控制选线的因素极为复杂。本文以渝怀线乌江峡谷地质选线研究为例,对经受施工、运营、汶川地震检验,证明合理的地质选线的经验、成果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指导类似河流峡谷地段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先期进行河流左、右岸地质选线;峡谷段不良地质极发育,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有条件时,线路内移避开沿岸不良地质;线路绕避不良地质困难或代价极高时,只要地质探明,工程措施到位,线路完全可以通过不良地质;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及暗河标高,宏观指导选线,线路最好尽量选择通过岩溶发育安全带。  相似文献   
10.
主要为河谷型城市进出口的交通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河谷型城市进出口类型与网络特征,河谷型城市进出口的道路构成与特征,以及河谷型城市进出口交通事故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河谷型城市进出口交通安全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