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21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动脉损伤救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Euro NCAP发布的行人模型认证技术公告TB024的最新版本对6岁儿童行人模型认证提出了单独要求,旨在加强对儿童行人的保护.本研究应用符合Euro NCAP技术公告(TB024)规定并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设置了4组不同方位行人-汽车碰撞仿真试验,以探究不同碰撞方位下的儿童下肢损伤机理.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下肢置入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下肢膝关节内侧大隐静脉和踝关节大隐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结果:20例置管全部一次成功,保留时间为9-15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下肢PICC穿刺置管,从穿刺部位的选择、置管深度的测量、穿刺体位的摆放、合并症的预防和导管护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护理患儿。  相似文献   
4.
车祸奇闻     
车祸致瘫车祸愈:1997年初。英国人艾尔贝驾大卡车去送货.捎带54岁的妻子梅妮沿途观赏风景。梅妮因在22年前遇车祸,导致脊椎骨错.下肢瘫痪而成为“轮椅人”。车行途中,一辆尾随的大卡车因失去控制撞上其车尾.把轮椅车上的梅妮撞出车外。梅妮直感背部和下肢一阵剧痛,后经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5.
基于PCDS(Pedestrian Crash Data Study)数据库,分析了人车相撞事故中各种因素对人体下肢损伤程度、损伤形式的影响,对目前各国关于行人下肢损伤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且比较了目前现有的腿部仿形器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从而为开展行人下肢损伤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研究项目SENIORS提出新型行人下肢模型FlexPLIUBM,日本汽车研究所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提出新型行人下肢模型aPLI,这两种下肢模型均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响应,包括运动响应和力响应。本文中针对目前应用中的下肢模型FlexPLI和未来可能会应用的上述两种新型下肢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分析。首先对下肢模型FlexPLI、FlexPLIUBM和aPLI的总质量、分段质量、质心位置、结构、刚度和尺寸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剖析和对比;然后基于关键参数,对其碰撞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得出评价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规律;最后通过试验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上述关于行人下肢模型FlexPLI、FlexPLIUBM和aPLI的对比分析和验证结论,可为车辆前保险杠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分析人的行为特征以及携行系统虚拟力矩控制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来克服摩擦及系统不确定性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设计了自适应虚拟力矩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下肢外骨骼的运动控制,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工程》2021,43(5)
为研究老年驾驶员在交通事故中下肢的损伤,本文中利用老年下肢模型预测不同工况下肢生物力学响应。首先,对下肢模型的有限元分析与尸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接着,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用质量为4.5 kg、速度为4 m/s的圆柱形冲击器对膝关节进行不同角度碰撞,探究膝-大腿-髋(knee-thigh-hip)复合体的骨折损伤情况;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00°时,分别以3.4和4 m/s的速度进行撞击试验。结果表明,对前一个试验,从冲击器平面法线相对股骨轴线的转角γ=-30°开始,随着冲击器顺时针转动,即γ角的代数值逐渐加大,膝部接触力也逐渐增大,在γ=+20°时达最大值,而到最后γ=+30°时稍有减小;对后一个试验,膝部撞击力以至膝部损伤随撞击速度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不同方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疗效。方法:67例SA患者,其中HBO组35例,药物32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智能状态,大脑局部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HBO)组各疗程治疗后患者智能均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改善,大脑灰质血流量降低,白南血流量增加,全血多切变粘度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药物组各疗程治疗后患者智能无明显变化,大脑灰质血流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5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34例正常人。结果表明颈动脉分叉处是粥样硬化斑块多发部位(62.3%),声像图显示斑块有3种类型(扁平斑、软斑、硬斑)。本组中有6例颈内动脉腔明显狭窄(腔径减少45%以上),狭窄部位显示有镶嵌血流。频谱多普勒分析显示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和频谱增宽。2例颈内动脉完全阻塞,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动脉内无彩色血流。这种方法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也对缺血性脑病的预防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