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铁路运输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对3305名大连铁路辖区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发现HBsAg携带率为2.69%,低于9.8%的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携带率高于食品行业,男性高于女性,大于31岁及5a以上工龄者高于30岁以下及工龄小于5a者。共检出5种HBsAg携带模式:大三阳、小三阳、双阳、单阳及单-HB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5%、0.85%、1.66%、0.03%、0.03%。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灭活试验是目前评价消毒剂杀灭乙肝病毒的简便易行的试验方法,分为悬液法和载体法。用它们对适合于空气及表面消毒的B、C型复合消毒雾剂进行评价。悬液法结果为:B型消毒液作用2min可将HBsAg灭活,C型消毒液作用5min达此效果,室温贮存1年,两型消毒液仍可在5min内破坏HBsAg抗原性。载体法结果显示,两型消毒液对载体上抗原的灭活时间均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的细胞因子IL-17在不同临床分型慢乙肝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轻度30例、中度34例、重度29例、乙肝肝硬化3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21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及HBV DNA载量(对照组除外),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外周血IL-17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分别为(8.103±2.061)ng/mL、(25.551±7.078)ng/mL、(45.442±18.358)ng/mL、(75.378±19.05)ng/mL、(97.16±17.066)ng/mL,5组间及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对照组、乙肝肝硬化代偿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组外周血IL-17水平分别为(8.103±2.061)ng/mL、(34.517±8.905)ng/mL、(45.615±15.623)ng/mL,3组间及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失代偿期组较代偿期组有所增高;3152例试验对象的外周血IL-17水平与ALT、AST、TBIL、HBV-DNA正相关;与血清PTA、ALB负相关;4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e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外周血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1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随炎症加重而升高,且可能对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疾病进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特别是亚非等国家中,乙型肝炎乃为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两亿HBsAg携带者,其中我国不少于七千万。因此,研究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采取综合性措施针对性地预防乙肝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随人的多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故其传播途径极其  相似文献   
5.
HBV母婴传播常导致HBV慢性携带状态、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母婴传播循环的继续.而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及新生儿HBVac接种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我们曾对HBsAg阳性孕妇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使HBV宫内感染率大幅度降低后,又对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原特异性玫瑰花结试验对比研究HBV-TF、N-TF及TMP的生物活性及抗原特异性。实验发现经HBV-TF作用的绵羊淋巴细胞与HBsAg包被的绵羊红血球形成的抗原特异性玫瑰花结阳性率最高,为4.5%,而经N-TF及TMP作用的绵羊淋巴细胞仅形成极少的玫瑰花结,分别为0.35%和0.33%与HBV-TF作用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对临床实验室HBsAg漏检查情况分析,可知国产常规ELISAHBsAg试剂灵敏度普遍偏低、容易漏检;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可能和隐匿性HBV感染相关,临床应重视长时间HBsAb阴性个体的HBV定期复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49例ARDS患者,同期50例非ARD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科时(T_1)、诊断为ARDS时(T_2)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临床基本资料。结果 ARDS组5种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T_2时间点高于T_1(P<0.05);除vWF(P>0.05)外,ARDS死亡组(n=17)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存活组(n=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标志物(T_1)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 0.902)(KL-6),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869(95%CI:0.795, 0.942)(KL-6+Ang-2);单一标志物(T_2)预测死亡的最大AUC 0.764(95%CI:0.627, 0.901)(IL-8),联合预测最大AUC 0.829(95%CI:0.715, 0.943)(IL-8+KL-6)。结论 5种血清标志物与重症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KL-6和Ang-2水平变化有助于诊断,血清IL-8与KL-6水平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为湿热瘀毒蕴结体内 ,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 ,因而治疗原则多以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为主 ,兼用扶正固本之法。乙肝清热解毒片由临床验方开发而成 ,方义上充分体现了“标本同治、攻补兼施”[1 ] 的治则。近年来 ,我们用该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4例患者均来自我科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门诊。病例纳入标准依据 1995年北京全国病毒性肝炎和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 ] ,且符合以下要求 :①年龄 18~ 7…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山羊,制备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HBV—TF),并将其用于同种山羊,以~3H—TdR掺入试验及放免法检测实验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检测了实验动物的外周血象。实验证明:HBV—TF具有传递细胞免疫的功能,使实验动物针对HBsAg皮试阳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增强。HBV—TF能去除HBsAg对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有提高动物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HBV—TF对动物体液免疫无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