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机制一直是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众多试图解释AS发病机制的学说中,"免疫炎症学说"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二者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其可塑性及多能性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一般认为M1型(经典活化型)为促炎亚型,分泌促炎因子,因此促进AS的进展;而M2型(替代活化型)为抗炎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有可能延缓AS发展进程。不同亚型巨噬细胞作用不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属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实验已证实,先天性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本文主要介绍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并着重介绍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即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亚型分化及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陕西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微浸润癌(MICC)病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 571例陕西地区宫颈病变患者,其中CIN 1、CIN 2、CIN 3、原位癌(CIS)、MICC分别为252、505、539、143、132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样本中高危型HPV(HR-HPV)15种和低危型HPV(LR-HPV)6种(共21种)HPV基因亚型,分析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结果总体HPV感染率为90.64%。HR-HPV感染率89.37%,占HPV阳性标本的98.60%;总体HPV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在CIN 1、CIN 2、CIN 3、CIS、MICC中分别为76.98%和73.02%、89.70%和88.51%、95.73%和94.99%、95.80%和95.80%、93.94%和93.94%,各组间差异除CIN3+(即CIN3和CIS)与MICC组外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1~136.96,P<0.001)。感染率最高者为HPV16(55.63%),其他常见亚型为HPV58(16.74%)、52(11.01%)、33(7.00%)、31(6.62%)、18(5.86%)。LR-HPV感染率6.68%。LR-HPV感染率在前述各组中分别为10.32%、8.32%、4.64%、3.50%、5.30%。常见LR-HPV为HPV81(2.93%)、11(1.78%)、6(1.21%)。高危/低危HPV混合感染率5.41%。CIN1组HP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病变组。结论陕西地区宫颈病变中HPV感染水平符合疾病本质规律且随着病变加重显著增加,其基因型分布基本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并具一定区域性差异。HP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在不同病变中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亚型在宫颈病变发生中作用的不同。本结果对理解宫颈病变的发生机制、宫颈癌防治和疫苗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5-羟色胺(5-HT)能上行轴突从中缝背核投射到前脑的很多区域,包括腹外侧眶皮层(VLO)在内。VLO内广泛分布着5-HT1A、2、3、4受体。本研究以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为指标,观察微量注射5-HT是否参与VLO内的下行抗伤害效应,并研究了5-HT1A、5-HT2、5-HT3和5-HT4受体亚型的拮抗剂对5-HT效应的影响,以明确参与该效应的受体亚型。结果表明VLO内微量注射5-HT(2、5、10μg/0.5μL)剂量依赖性抑制了大鼠甩尾反射。预先分别给予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NAN-190(10μg),选择性5-HT2受体拮抗剂CPT(50ng)以及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LY-278,584(2.5μg)均可部分拮抗VLO内微量注射5-HT(10μg)诱发的抗伤害效应,而5-HT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GR113808(10μg)对VLO内微量注射5-HT诱发的抗伤害效应没有影响。VLO内单独微量注射NAN-190、CPT和LY-278,584对甩尾反射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提示5-HT1A、5-HT2和5-HT3受体,而不是5-HT4受体参与介导VLO内5-HT诱发的抗伤害效应。VLO内微量注射5-HT可激活其内到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投射神经元,进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产生抗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乳腺癌患者的107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SWE检查,记录其弹性模量最大值(E max)、弹性比值比(E ratio);术后记录其临床病理及分子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Erb-B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等免疫组化特征,并分析其与E max和E ratio的相关性。结果 4种亚型在肿块大小、病理分级、BI-RADS分类、E max及E ratio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中,Erb-B2过表达型的硬度最大,Luminal样型次之,Basal-like型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病灶硬度不同,其中黏液癌硬度最大,导管癌和髓样癌次之,小叶癌最软;随着肿块大小的增加E max及E ratio递增,存在线性关系;病灶病理分级和BI-RADS分类越高,E max及E ratio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硬度与其分子亚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病变硬度的评估可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甲型流感病毒H1亚型血凝素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前期获得的97株抗H1亚型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工具,用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亚型的血凝素抗原进行反应,将H1亚型HA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粗分类,用ELISA阻断试验对抗原表位进行细分类。选取两类抗原表位的抗体,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结构域,推测抗体结合的具体氨基酸位点。结果根据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不同,将流感病毒H1亚型的HA的抗原表位分为8类;根据ELISA阻断试验的初步结果,H1亚型HA抗原的抗原表位又被细分为15类,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预测的抗体与流感病毒HA抗原结合的氨基酸位点结果与ELISA阻断试验结果相吻合。结论证明流感病毒H1N1亚型HA抗原上至少含有15个抗原表位,且通过ELISA阻断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得到了相互印证,为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表位预测方法的完善及通用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来自西安或其周边地区、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宫颈病变筛查者2 641例,对其HPV感染状况、各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及各个年龄段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HPV感染率较高,约37.15%.其中大部分为HPV高危型感染,占HPV感染的68.4%; HPV低危占10.5%;中国人常见亚型占6.73%.HPV高危型、HPV低危型、HPV中国人常见亚型之中任意两种或三种HPV亚型共同感染(混合感染)占HPV感染的14.37%.其中HPV16、HPV58、HPV52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HPV6和HPV11为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型别;未发现HPV43型感染病例.HPV各型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其中HPV高危型感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18~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低,约21.7%;60岁以上年龄段达到顶峰,约30.56%.HPV低危型感染在18~30岁及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感染率相对高,其余年龄段感染率较低.结论 西安地区就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37.15%).高危型HPV、低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组织学亚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手术标本的组织学亚型依据2004年WHO分类和2011年最新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肺腺癌亚型与EGFR突变状态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206例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44.2%(91/206),其中女性(56.6%)、不吸烟患者(51.9%)具有更高的突变率。对122例混合性肺腺癌的组织学亚型分析发现,含非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非黏液性BAC)成分的腺癌比不含此成分的腺癌EGFR突变率更高(61.5%vs.38.6%,P=0.012),含有乳头状成分的腺癌倾向比不含此成分的腺癌突变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相反,含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黏液性BAC)成分的腺癌比不含此成分的腺癌EGFR突变率更低(13.3%vs.53.3%,P=0.004);依据2011年最新IASLC/ATS/ERS分类标准,EGFR突变率在乳头状为主型的腺癌中比浸润性黏液腺癌和实体型为主的腺癌高(P=0.057)。结论在肺腺癌中,EGFR突变状态与组织学亚型、性别、吸烟史相关。女性、不吸烟患者、混合有非黏液性BAC成分和以乳头状成分为主的腺癌都可以预测高EGFR突变率,而含黏液性BAC成分的腺癌突变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上电压门控钠通道不同亚型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解消化法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心室肌细胞钠通道α亚型Nav1.1、Nav1.2、Nav1.3、Nav1.5、Nav1.6、Nav1.7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结果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除表达心脏型钠通道亚型Nav1.5之外,还表达神经型钠通道亚型Nav1.1、Nav1.6和Nav1.7,不表达Nav1.2和Nav1.3。Nav1.5分布于横小管周围,Nav1.1和Nav1.7亦呈点状分布于横小管区域。Nav1.6表达稍弱,沿心室肌细胞长轴纵向分布,闰盘处未见钠通道各α亚型的表达。膜片钳结果显示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表达快钠电流(INa,T)及晚钠电流(INa,L)。结论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表达心脏型钠通道亚型(Nav1.5)和多种神经型钠通道亚型(Nav1.1、Nav1.6和Nav1.7),这可能有助于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中 P1 6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与组织亚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银染技术 (PCR- SSCP)检测 2 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 P1 6基因的变化。结果  2 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中 1 2例存在 P1 6基因缺失 ,总缺失率 41 .3% ;1 2例缺失中有 6例在两个疗程化疗后缺失消失 ;高度恶性淋巴瘤缺失率高。结论  P1 6基因缺失在 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其发生率与组织亚型和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