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50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是学习者学习语言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篇能力。语义关系阅读模式是基于对语篇的微观分析基础上对语义进行宏观统领。该模式在关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篇模式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模式教学是对传统微观文本阅读教学的补充,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原型性"理论为指导,讨论了语篇模式的规约性及其表现形式,旨在为提高英语语篇阅读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英汉思维在英语语篇衔接、语篇组织和常见文体写作上的差异,力求探究克服英语写作中汉语思维所造成的负迁移的办法,寻求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对比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并用译例阐述衔接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转换。本文认为译者应该认识和把握英汉衔接手段的异同,顺应译文语篇的衔接规范,在译文中异曲同工地复现原文语篇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投射概念,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士兵的家》为分析语料,探究心理投射对文学语篇的建构作用。研究发现,心理投射对于语篇建构主人公心理活动、人物特色与语篇主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雅叶 《中国电动车》2007,(11):119-120
美国总统布什为纪念9?11袭击事件五周年而发表的广播演讲,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意识形态和感情色彩,这一切都隐藏在语言背后。其中一方面体现在说话者有意无意地把褒义词用作贬义词,或把贬义词用作褒义词,或把中性词用作褒义词或贬义词,这就是词语感情色彩的游移现象。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体会原文内在的精神和情感,又要照顾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7.
语言信号词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信号词是语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必要条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信号词的讲解与分析,有助于学生厘清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逻辑关系,把握全文主旨,猜测个中细节,预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是需要加强训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8.
照应是语篇衔接中最重的语法手段之一。它是一种语义关系,指的是语篇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照应的类型上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但在具体的照应手段上,二者还是有差别的。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而汉语通过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使用来表达照应关系的现象则远远超过英语。这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这一区别性特征有着紧密关系。此外,英语还可以通过改变词语的形态来表达指称照应意义;而汉语则没有形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系统说明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情况。  相似文献   
9.
语篇体裁理论对于学生做好阅读写作工作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显得很重要,本篇论文从语篇体裁生成结构和语篇体裁的目的这两个方面入手,以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对于语篇生成结构和语篇体裁,语篇目的和语篇体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模糊限制语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是学术语篇中的常见语体特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和评价理论为指导,以John Weier的“Focuson Global Wanning”一文为例,分析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如何改善和维系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学术语篇的表达更接近客观事实;可以使作者得以谨慎、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易于被接受,避免招致批评;可以表达语篇参与者之间对话协商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