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王国维的境界说对其后的新儒家多有影响,从内容上看,其中对冯友兰的境界说的影响尤为明显.二者皆认为境界有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并且都是人的认识能力在不同阶段的反映,本于宇宙人生,同时都分境界为有我和无我之境;但前者分之为三,后者分之为四并作了提要性的命名,在运用领域方面,王国维主要着眼于诗词,冯友兰则以之通观中国哲学史,两人...  相似文献   
2.
宗璞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的父亲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他认为只有提升了人的道德品质,人人达到“圣人”境界,我们的民族才会走向和平和繁荣。在冯友兰的思想影响下,作家宗璞在人生价值取向与创作观念上与冯友兰先生有着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也阐发了“新儒家(学)”概念,从而使其成为流行的学术名词。虽然由于构建中国哲学史概念体系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文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道学”概念。但卜德又将冯友兰论著中的“道学”翻译为“Neo-Confucian(ism)”,从而促进了其在学术界的传播。随后以狄百瑞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致力于阐发宋明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概念在海内外的普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