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曾学军  郭艳 《中国港口》1997,(4):19-19,23
<正>为使老煤港再走向兴旺,一年多来,南京港三公司在抓好改革开放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用许多市场经济成功的事实教育职工,促使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转换,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努力扭转生产经营的不利局面。 “减人”动真格,使职工感到“狼,真的来了!” 三公司主要承担单一的煤炭中转业务。近十年来,公司也曾有过辉煌,一度生产量达到过850万吨,上缴利润2400万元。可是,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煤炭供销的逐步市场化,生产量一跌再跌到1996年仅有450万砘,1997年上缴利润指标只有200万元。三公司具有50多年历史,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司能承担1200万吨的生产量,人员配备了2200人,还要承担800名退休职工(包括遗属)的养老费用。开支大、成本高已十分明显地暴露出来,人多已不是优势,反而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重重地压在公司头上。现实只有两条路摆在公司的面前:要么维持现状,企业包袱越来越重;要么转换观念,走减人增效之路。 三公司坚决地选择了后者。首先从托儿所、空压房、水厂、食堂等十几个工种300名职工中开展轮流上岗。第二步把门卫、浴室、水厂、食堂等450名职工成建制地划归给公司下属的经济独立核算实体——富港实业总公司,向公司提供劳务,提供服务,由公司根据服务状况交付劳务费。第三步,1996年  相似文献   
2.
公交企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它以为大众提供服务为最高宗旨。为保证城市正常运转、人们出行的需要,其产品销售价格(票价)大都低于其生产价值(成本),形成人们常说的政策性亏损。几年来,公交企业通过重组、转换经营机制、减人增效、增加技术含量、合资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降低成本,经营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企业呈现微亏或微利。由于公益性质决定票价增长空间较小,这就需要公交企业一方面争取获得更多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