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1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综合调查船在武昌造船厂命名下水。 这艘被命名为“海洋六号”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是武船为广州海洋地质凋查局建造的集多学科、多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远洋调查船,将主要承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质源调查任务,兼顾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2.
李赪 《中国船检》2012,(6):48-49,105
5月26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海洋调查船“海洋六号”在南海北部区域对可燃冰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目前,取样条件已经具备,计划明年开钻。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公认的“后石油时代”首选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储量令人惊讶。如果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得以突破,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将成为现实,并为海工装备业、造船业带来潜在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石油尔虞我诈,不惜撕破脸皮,甚至大打出手,充满了杀戮和血腥。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苦苦寻求一种能代替石油、煤以及天然气的新能源,因为这些能源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将会被人类耗尽。 可燃冰的适时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有专家说,21世纪将是可燃冰的世纪。因此,世界各国围绕着可燃冰的一系列争夺也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对此,中国准备好了吗?可燃冰真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徐双华 《航海》2005,(3):43-44
美国一实验室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地在一个小型装置中模拟高压低温的海底环境,合成了水合甲烷结晶。  相似文献   
5.
6.
海外来风     
《中国船检》2006,(5):4-5
IMO船舶涂层新标准5月确定国际海事组织(IMO)将制定并强制实施新的船舶保护涂层标准。预计两年后实施的新保护涂层标准要求,船舶涂层寿命期将由目前的5年提高到15年。由于该标准对施工工艺、检验程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被业界称为造船涂装施工的一次“革命”。三星重工建世界最大钻探船三星重工日前表示,从挪威海洋能源开采企业──盆克尔利浦公司接到了一份建造世界上最大钻探船的价值5.5亿美元的订单。仅从价格来看,该船相当于4艘30万吨级巨型油轮。建造需要34个月,2009年2月该船将被用于在南美和西非海域开采原油。去年全世界订购L…  相似文献   
7.
兆言 《航海》2008,(4):43-43
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能下探到6000米深海底的新型机器人(该型价值320万欧元)。它是一种高功效潜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000米以下的海底,拍摄照片并采取标本。据称,它属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先进的。利用这一新型机器人,可以探测到地球上95%的深海地表,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昧,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12,日本资源能源厅宣布,"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当天上午从爱知县附近渥美半岛近海开采出"可燃冰",这是全球首次成功在海底开采出"可燃冰",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消息一出,"可燃冰"开采再次成了热门话题,这不仅显示出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而且必将刺激其他各国加速对"可燃冰"开采的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9.
林鹰 《交通与运输》2012,28(3):26-27
常言道"冰火两重天",鲜为人知的居然还有种特殊"冰"可作为新燃料."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可燃冰"中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l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目前,全世界拥有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40年或50年后逐渐枯竭.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迄今为止,全球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