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4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力军 《驾驶园》2011,(5):84-84
4月11日.浙江宁波奉化的王某,因醉驾被“请”进了拘留所。这已是王某在一年里第二次进拘留所了。  相似文献   
2.
赵怀 《驾驶园》2011,(5):7-7
自5月1日起.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就要正式实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对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相似文献   
3.
岱岩 《驾驶园》2007,(5):74-75
近期,因忘记提交体检证明被网络自动注销驾驶证的司机为数不少.驾证对他们来说就是"饭碗",因为不经意的疏忽被吊销,是不是太残酷了?  相似文献   
4.
章法 《汽车与安全》2004,(10):64-65
“终身禁驾”,顾名思义即是一个人终生不得驾驶机动车辆.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依照该条款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情报》2006,(5):48-48
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拟撤销WMI(世界制造厂代号)的名单,其中124家企业拟被永久终止车辆生产或被取消生产资格,23家企业的部分产品拟被取消生产资格。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大规模明令拟撤销企业的生产资格。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6,(1):27-27
春运期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严格路面执法管理,严格查纠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其查处各类违法4100万起。2015年春运于3月15日结束,春运40天和春节假期7天期间,除个别路段因大雾、冰雪等原因临时交通管制,一些节点和进城路段返程高峰因流量大通行缓慢,全国主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畅通有序,拥堵点段、时间减少,拥堵程度减轻,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14年春运分别下降22%和26.2%,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下降23.8%,7天假期平稳顺利,是近年来事故最少的一个春节。  相似文献   
7.
张军 《交通与运输》2015,31(1):74-76
醉酒驾车——巳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大道路交通公害。经科学研究发现,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驾车,在发现前方道路有危险情况时,驾车者从视觉感知到脚踩制动器的动作,反应时间大约为0.75秒;若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相应要慢2~3倍。而且,在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地延长,这就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同时相关资料显示,当驾车者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资料显示,过去五年间,全国有超过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仅2011年一年,因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就有3555起,共计死亡1220人。而在2012年上半年因酒驾所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平均每天有5人死亡。酒驾已经成为除超速、疲劳驾驶之外的又一大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酒驾新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5年内不许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5,(2):74-75
<正>从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正式实施以来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醉驾入刑"3年来累计查处酒驾127.4万起,醉驾22.2万起,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