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201篇
综合类   189篇
水路运输   58篇
铁路运输   94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健 《华东公路》2002,(6):17-20
通过对盖梁施工不同支撑方法的比较,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从影响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的不同侧面入手,提出新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用六四式军用梁吊模法施工钢管混凝土拱桥之拱上横梁、盖梁的工艺和梁的挠度,拱结构的内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3.
东园高架桥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介绍东园高架桥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支撑、浇筑、张拉、压浆施工的各道工序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是新建特大桥投入运营初期的重点观测项目 ,结合芜湖长江大桥正桥桥跨长、观测条件限制多的特点 ,在测量中采用全站仪测微倾角法 ,使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为大桥的安全运输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5.
6.
独柱墩桥梁由于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性,存在倾覆风险,即有部分独柱墩桥梁倾覆能力储备不足,需要进行加固设计.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了增设钢盖梁和双支座方案,对钢盖梁建立了ASNYS精细化三维模型,通过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的钢构件空间布置间距,各钢构件强度满足规范验算要求;同时,采用抱箍和锚固的方式,将钢盖梁连接于独柱墩,并对锚栓布设进行了优化设计,对锚栓钢材和墩柱混凝土承载能力进行了验算.本文可为类似独柱墩桥梁加固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和案例参照.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编车—线—桥垂向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分析车辆通过桥梁时列车和桥梁的动力响应,研究桥梁墩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对车、桥垂向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货物列车通过时,在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单一因素引起轨道不平顺的条件下,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列车在经过桥梁折角时,轮轨力增大;在普通轨道不平顺和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附加轨道不平顺叠加的条件下,车辆和桥梁的动力指标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车体加速度,其次是轮重减载率,但各项指标均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对于客货共线的桥梁,规范限值可以满足货车运行安全性的要求,并且有一定的预留量。  相似文献   
8.
盆式橡胶支座结构及混凝土墩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平面轴对称模型替代传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对盆式橡胶支座进行了较全面的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并将不同支承形式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弹性支承时混凝土墩台的受力情况,并较系统地探讨了支座和混凝土墩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工程应用中增大支座结构安全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铁路简支梁桥墩台纵向线刚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梁轨共同作用机理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简支梁桥梁轨共同作用计算模型,针对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各自的特点,通过无缝线路桥梁纵向力分析计算,系统研究了桥梁墩台纵向线刚度对桥梁和轨道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不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常用跨度简支梁桥墩台纵向线刚度合理取值,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加入桥跨及混凝土墩台结构,对10 MN球型支座进行了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桥跨结构梁体合理厚度模型.研究了支座与混凝土墩台之间摩擦系教对支座的性能影响,建议摩擦系数取值为0.4左右;对比研究试验工况与实际工况下支座应力与变形情况,两者之间有一定差距,对试验数据要正确合理地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