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篇
  免费   138篇
公路运输   781篇
综合类   516篇
水路运输   430篇
铁路运输   368篇
综合运输   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铁路规划项目功能定位定性分析为主的客观性不足问题,以宝鸡至汉中铁路为研究对象,选取节点间旅客交流时间或节点间运输距离为权重,运用Space L构造法建立区域铁路客、货运输网络拓扑结构模型;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基于"有无对比"思想及等级化线路技术标准,结合应用Pajek软件与R软件,测算区域铁路运输网络直径、平均距离、边介数、网络效率等加权特征参数,以及非加权特征参数集聚系数进行网络测度分析,并进行网络最小生成树分析;以网络分析结果为基础,从路网、通道、客运、货运四个方面对铁路规划项目功能进行定量化综合定位,宝汉铁路为宁陕及陇东地区与川渝地区间南北纵向新通道的骨架干线,是一条以货为主、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干线铁路。  相似文献   
2.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 BIM 技术集成应用于施工阶段已越来越广泛。 通过定向对排名前 80 的施工企业 (排名以 2015-2016 年收入为准) 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与 BIM 集成应用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情况以及总结影响其实施的众多因素, 并得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 BIM 技术集成应用于构建复杂管线 BIM 几何模型存在影响项目实施成败的 8 个主要因素。 其次, 通过 29 家施工企业对 8 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打分, 根据打分结果利用熵权法得到 8 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 最后, 依据 8 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总排序以及将其划分为 4 个层级, 给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复杂管线 BIM 几何模型的实施建议, 为施工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在VC++环境下通过定量器实现复杂,耗时较长的船舶航行性能计算过程的实时显示技术,并应用于笔者开发的ShipPO软件中,实践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自1995年在宝中铁路固(原)-千(河)区段开通双机牵引以来,在6 a多时间里,发生重联机车严重打伤钢轨、机车动轮弛缓无法继续运行而延误列车交口构成一般事故4起.  相似文献   
5.
2.2动态牵引试验方法[7] 研究机器动态牵引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现场试验、台架模拟试验和负荷车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6.
新手上路开车前必须先熟悉自己爱车的档位,避免在行车中经常低头观察变速杆顶端的档位示意图(手动档),精力不集中会引发交通事故或在遇到复杂路况时因过分紧张而挂错档导致发动机熄火。熟悉档位是新手上路开车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8.
由于枢纽内站场形状复杂,行车组织有别于区间车站,有些电码化设计方案在闭环电码化电路举例设计中并没有涉及到。本文所论述的同一正线正反不同频,即往上行方向运行采用上行频率,往下行方向运行采用下行频率,就是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和地基的厚度及其所处的位置,可采用表层处理法、置换法、加载法、竖向排水法四种方法进行软基处理。本文介绍了这四种方法的设计思想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工作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多年来对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相互工作的机理分析和试验研究成果,及其理论的适用特点与受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土体在动应力应变关系中一些弹塑性理论的新进展,提出了在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