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珊珊 《汽车生活》2009,(6):140-140
电影《末路狂花》,光听这4个字,就已经公路得不得了。两个女人,带着性别政治的隐喻,从身不由己的枪杀案开始,逐渐走向越发凶猛的逃亡之旅,世界很合理,所以她们在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离谱的身不由己之后,一起飞车跃入山谷,成就了女性主义电影中最牛X的一幅画面——两人大笑,然后死掉。  相似文献   
2.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美丽叛逆的女性的情感、生活和命运,对男权文化系统中的女性性别宿命做了深刻独到的描述.在关于两性关系的深度拷问中,李碧华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反抗姿态.  相似文献   
3.
拉姆齐夫人是女性主义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她身上体现出女性生存的一般状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视角,以话语分析为依据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以避免主观主义的唯心倾向和形式主义的僵化教条。女性话语和自由间接引语是现代主义女性作家最突出的文体风格和修辞手段,是解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展示一个立体多维的人物形象,是对吴尔夫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张洁和林白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二者的创作有着源与流的关系。她们的小说文本反映了女性苦难的生存境遇,抨击了男性霸权文化,是为“战斗的女性主义”。但解构男权文化并不是她们写作的终极目标,之所以坚持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文化姿态,是因为女性作为弱势性别,始终未能从社会的进步中真正获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苏雪林前后两部自传性作品《棘心》、《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为审视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和视角,探究苏雪林百年人生的生平史实和心路历程,探寻成就其丰厚学术成就的内在动力.认为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在男权主流话语下,在历史文化的夹缝中,她曾经深刻地体验了自我受到压抑、主体性丧失过程中的痛楚和困境,也同样深刻地体验了如何在充满矛盾和困境的现实中超越自我、重获女性主体价值的回归.期冀对现代知识女性人生价值的思考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6.
试图借助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建构二十一世纪生态女性主义的写作理念,通过对作家的写作个案进行分析,探寻女性写作由性别的极端反抗到身体隐秘体验的展示,渐入死胡同,到最后柳暗花明的双性和谐的写作历程,说明生态女性主义写作是今后女性写作的主流趋势。生态女性主义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理念,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生态文化反思精神;二是要具有生态文化忧患意识。只有建立、健全生态女性的双性和谐的写作路线,才是二十一世纪女性主义写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像一颗滚石     
本来我想给这组大片起名为Kate & Chloe,这是两位姑娘的名字,明白人都知道这个标题是来自于《Thelma & Louise》也就是史诗级的好莱坞公路片《末路狂花》。叵耐国人对该片原版英文名可能知道的不多,所以只好作罢。有人说《末路狂花》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我觉得恰恰相反,虽然片中的主人公最后以悲剧收场,但她们最后却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而片中一直陪伴她们的1970产雷鸟就像一个男人一样,自始至终不离不弃,它带着女主人公躲避警察的追捕、逃离图谋不轨的男人的纠缠,最后拖着一身的遍体鳞伤与两位女主人公坠下悬崖,难道有比这更浪漫的事吗?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法哲学范畴研究——基于环境保护法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中国水运》2007,7(5):236-237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有关环境保护和妇女解放的重要思潮包含丰厚的法哲学内容,探究其法哲学范畴,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主要从女性与自然、妇女权益与绿色正义、法律女性与环境保护三对范畴研究了生态女性主义内蕴的法哲学含义。基于女性与自然的天然亲缘,我们亟需将妇女权益保护与绿色正义维护统一起来,发挥法律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特殊作用,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寻找到一条新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9.
《三八节有感》表达了丁玲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的深深困惑:何以阶级解放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压迫现象?终其一生,她都未能获得真正的解答。除却时代的因素,传统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阐释,也长久地困囿了丁玲及同时代作家的视野。艾莉森.贾格尔(Alison M. Jaggar)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超越的新视角:用异化取代阶级、压迫等概念分析和理解女性解放命题。本文运用贾格尔提出的情感具有认知价值的观点,对丁玲的创作进行再解读,进而阐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性别平等的再认识,及其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它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生活上对全球妇女的生存形成了挑战,也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视野。全球女性主义的产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全球化语境下女性主义思潮的新发展和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