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89篇
综合类   137篇
水路运输   87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新《消防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其配套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106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8号)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书也已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码头经营权开放以后,大量民用码头相继建成,这其中有不少为油品码头。以宁波地区为例,现有油品码头及作业点50多个,涉及经营单位近40家,从地理位置分布看,以甬江为中心,覆盖北仑、镇海、大榭、象山等区域,码头规模从几百吨级到二十多万吨级不等。油品码头日渐凸显大型化、专业化、民营化的发展趋势。油品码头属于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危险性大,防火要求高,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是我们港航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在此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些对油品码头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见和看法。一、油品码头消防安全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员工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与运营线路实际操作场地、时间,以及培训的深度和标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亟需建设不占用运营场地的仿真实训系统来缓解。基于国内院校、运营单位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的经验,从完善仿真实训设施类型、实现系统的联动性等方面,结合运营单位的实际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运营仿真实训系统建设方案,并率先开展了实际建设工作,可为学校及运营单位建设实训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道路勘测设计能力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无法获得较好训练,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论述了高职道路勘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提出了该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思路,并举例说明了系统模块功能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法,对高职实训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的融合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专业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信号培训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种虚实互动的机制来构建信号培训系统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针对目前信号培训的特点,建立能够适应不同线路环境,满足不同实物设备组成方式和实训实操要求的信号培训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交换中心这一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为对象,采用节点-场所模型进行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以避免现有交通节点容量设计中存在的忽略各功能区联系的问题。通过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对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之间的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各功能区规模之间处于平衡发展状态。根据容东片区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结果,得出城市交换中心的交通功能区占比约为58%、城市功能区占比约为42%时,各功能区处于平衡发展状态,该结果可为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的容量设计提供参考,也拓展了节点-场所模型在枢纽地区空间演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地区行业需求及专业就业情况,通过专业技能情况分析探索"基础、专项、综合"的专业特色实训课程体系形成思路,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场所叙事: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建构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构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将"场所叙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探索相应的场所叙事策略、路径与规律,阐述了"物体-空间-事件"的场所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记忆信息的呈现、关联与活化策略。同时,论文结合上海徐家汇地区更新案例,对地域文化整合再现的场所叙事策略进行了相应的验证与探讨,指出了应用场所叙事的注意要点。本论文的价值在于为全球语境中建构地域特色文化提供可操作的空间路径,同时为都市更新中城市文化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