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过30多年的开拓与探索,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改革开始进入更为复杂与曲折的深水区,愈来愈触及深层次的结构与机制问题。高校制度改革不仅是教育自身的改革问题,更是一个统合了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性改革课题。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高校需要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问题,进行“宪政”意义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立宪活动以肪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的政治和法制改革,是促成和推进辛亥革命浪潮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宪法的控权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法治最本质的精神和特点就是控权。在现代法治国家,法治的控权功能首先由宪法确立并由宪法所保障。并成为宪法的核心内容。没有控权就没有宪法,没有宪法也没有控权。宪法的控权本质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前提和依据。宪法作为根本法就因为它是控权法。反之,宪法如果没有控权功能,就会失去根本法的地位。宪法的控权本质在中国长期不受重视。中国宪法学界的“多重本质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宪法的控权本质,从而影响了中国宪法的实施。中国的宪政建设不仅面临宪法观念的突破,而且面临控权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宪政一直是中国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从维新变法开始,中国国民追求宪政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止,但中国的宪政缘何至今尚未建立,这其中到底缺少哪些条件,中国的宪政应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紧急状态的内涵及特征是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基础性问题,文章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对紧急状态法制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宪政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现代宪政的产生与确立使人类社会的和谐有了更为可靠的保障,也为社会和谐注入了新的内涵。宪政赋予"人"以主体性地位,保障人权成为国家的终极目的,这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是宪政的重要机制,通过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建立和谐的权力结构,达到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论学术自由     
赵勇 《中国水运》2007,7(7):249-250
学术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不仅为世界各立宪国家明文保障,也为我国现行宪法所认可。然而,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今天,对学术自由的保障却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它不仅有赖于哲学视角的论证,更有赖于从基本人权的视角,对学术自由的历史、内涵、宪政价值及保障等方面作一基本的学术疏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