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8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乔  马克  唐春安  马天辉 《隧道建设》2019,39(5):775-782
牡丹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具有典型的“大跨度、高边墙、多洞室交叉”的工程结构特点,在陡倾结构面、中等地应力等复杂地质条件和强卸荷开挖的影响下,洞室围岩片帮、掉块等局部稳定性问题突出。针对此问题,构建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微震监测系统,对地下厂房开挖卸荷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揭示围岩内部岩石微破裂的萌生演化过程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开挖卸荷的强施工扰动引起的围岩高能量释放,导致主厂房上游边墙围岩内的断层破碎带局部损伤加剧,诱发大量微震事件; 2)微震事件在主厂房上游侧拱肩区域沿断层走向呈条带状分布,且在厂房下游侧边墙与3#支洞交汇的洞室结构薄弱部位聚集; 3)识别主厂房上游边墙桩号厂左0+20 m至厂左0+80 m段是围岩潜在失稳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识别岩体损伤位置、程度和大小以及破坏进程的优势,以新建京张高速铁路八达岭长城站大跨度过渡段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地表与洞周布设微震测点,实现立体式、全方位的微震事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围岩损伤区分布特性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微震事件分布密度,可将微震事件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微震事件累计分布频率为60%的边界可作为高密度区与中密度区的交界,累计分布频率为80%的边界可作为中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的交界;微震事件高密度区对应为围岩高损伤区,围岩高损伤区受围岩级别和隧道跨度的双重影响,给出基于这2个参数的隧道不同位置处围岩高损伤区深度预测公式;围岩损伤程度采用微震事件的平均矩震级参数标度;围岩损伤区深度与围岩变形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及阶段性。基于围岩高损伤区深度,进行预应力锚索(杆)设计,结合围岩变形结果,验证了锚索(杆)设计参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魏权  郑召怡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6):191-191,193
以重庆地铁一号线歇台子车站隧道为例,介绍了复杂条件下城市浅埋硬岩特大断面隧道减震爆破施工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综合减震措施,结合实测结果进行反馈调整,使开挖爆破对隧道周边围岩、管线以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震动影响,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有效控制了震动速度,确保新建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正常运营。详细介绍了大帽山新建隧道钻爆施工的设计、爆破控制、振动监测等内容:采取楔形掏槽、孔内外延期非电微差起爆技术,严格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等措施,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种类繁多,引(排)水隧洞具有洞线长、洞径大、埋深大、地应力高等特点,是世界已建和在建规模最大的深埋隧洞群。以锦屏二级水电站3#引水隧洞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基于TBM全断面开挖实时监测围岩破裂过程的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对3#引水隧洞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发生岩爆前岩石微破裂活动的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岩爆发生前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微震事件在时空分布上均有一定特征:事件数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有增多趋势且分布由离散状态逐步变为局部集中状态,岩爆一般发生在开挖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利用和分析这些前兆信息对现场岩爆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可为施工和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防范高应力深埋隧道开挖过程出现的岩体失稳风险,促进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某深埋铁路隧道施工 过程中的围岩破裂情况进行监测,用不同的微震活动性表征隧道潜在的不同的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 利用监测区域内的微震活动 动态演化过程所表征的隧道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变化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施工时机、施工方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 结果表明: 利用微震监测方法获取的围岩微震活动规律可指导深埋隧道施工过程管理,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 人员、设备的安全,可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重大深埋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甬台温铁路太坤山隧道超浅埋段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太坤山隧道超浅埋段断面大、断层多、地质情况复杂等施工技术难点,运用了地表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微震爆破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富水地带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现象,保证了隧道开挖的正常进行,保证了隧道开挖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八达岭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暗挖高铁车站,位于八达岭长城地下。设计施工中存在埋深及提升高度大、疏散救援困难、环保要求严格、两端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群洞布局断面和工作面多以及运输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设计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采用长大电扶梯和斜行电梯、研发超大跨度隧道修建技术、复杂洞室群隧道修建技术、超长耐久性隧道修建技术、微震微损伤精准爆破技术、地下车站噪声控制技术、BIM设计施工技术、智能防灾救援疏散系统、隧道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隧道绿色建造技术以及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成功攻克八达岭长城站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鹏 《隧道建设》2013,33(6):474-480
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为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疏导要求,采取设置地下分流匝道的设计方案。双车道匝道隧道与3车道主隧道在地下小角度交汇,形成分岔隧道。由于该分岔隧道段埋深浅、地层条件差、地面环境复杂,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确定小净距隧道段范围,对变净距并行隧道中夹岩分区段采取扩挖换填混凝土、对拉锚杆等措施;在特大断面隧道段通过预注浆加固地层、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台阶分块开挖方案;施工中采用微震爆破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围岩,最终成功实现了此浅埋分岔隧道的快速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合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0.
北武夷山高铁隧道是一座单洞双向隧道,隧道最大埋深达1 100 m,属于高地应力区。经岩爆倾向性研究,可能出现弱岩爆。为了预防岩爆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研究人员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在开挖同时配合微震监测,根据监测到的事件数和能量变化情况,对岩爆和片帮发生进行预警。当微震系统监测到的事件率和和能量率同时急剧增加时,说明岩体内部变化剧烈,发生岩爆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根据这一准则,研究人员成功预测了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一次小型岩爆。研究成果如下: 1)总结了隧道施工中常见微震波形的特征; 2)佐证了事件率和相对能量释放率可以客观反映岩体内部剧烈变化的事实,对今后隧道等地下工程利用微震监测方法防治岩爆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