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在人体组织学水平观察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塑的特点。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住院并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84例,其中心房颤动组39例,窦性心律组45例。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手术中获取右心房组织(0.3~0.5mm3)。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两组患者右心房纤维化程度;RT-q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血压、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左、右心房直径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P<0.05);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提示心房颤动组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心房颤动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45.37±2.33 vs.12.90±1.02,P<0.05);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2.042±0.177 vs.0.988±0.099,P<0.05),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8±0.151 vs.1.067±0.068,P>0.05)。结论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的心房纤维化,与Ⅰ型胶原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家兔心房组织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及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按月龄分为青年组(46月)、老年组(306月)、老年组(3034月)、老龄+卡托普利干预组,每组8只。药物干预8周后,测量各组家兔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P波离散度等电生理指标;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心房组织Ang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家兔左心耳Cx40、Cx43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①与青年组相比,体表心电图测定结果显示老年组家兔心率明显下降(P<0.01),P波的Pmax、Pmin、Pd和Pa均显著延长(P均<0.01)。②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心房组织AngⅡ浓度升高;Cx40、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下降(P<0.01)。③与老年组相比,卡托普利干预组,心率增快,反应P波的各指标均有明显的恢复(P均<0.05);Cx40、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有所回升(<0.05)。结论增龄导致Pd及Pa增加有利于房颤的发生;增龄造成Cx40、Cx43表达下降可能是增龄性房颤发生的分子机制;而卡托普利对其的逆转作用可能是其预防房颤发生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持续时间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左心房(LA)内径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AF患者53例(阵发性16例,持续性13例,永久性24例);AFL者18例;窦性心律(SR)者32例.所有患者均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并检测Fib、CRP及有关实验检查.AFL组及各AF亚组的指标相互比较,并分别与SR组比较,将CRP与LA内径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F组与AFL、SR组的Fib、CRP、LA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与SR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之间的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和永久性AF组的CRP与AFL、SR、阵发性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性AF组的LA内径与S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FL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永久性AF组与阵发性AF、AFL、SR组的LA内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组的LA内径与CRP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r=0.33.结论 AF均处于高凝状态;CRP的升高可能是AF的结果,并且与AF的持续时间有关;LA内径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AFL不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评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复查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复查心动超声,了解左房内径大小,平均随访32月。结果房颤消融术即刻成功率为82.6%;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65.0%,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69.7%,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房颤消融治疗成功率为42.9%;经消融术后左房直径[(36.3±4.3)mm]较术前[(38.1±5.9)mm]明显缩小(P<0.001);房颤复发患者的年龄较未复发者稍大,复发者的左心房内径与未复发者大,且其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未复发者(P<0.05);消融术后患者房颤负荷均值为14.9%,较术前房颤负荷均值46.1%明显减小(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阵发性房颤疗效明显;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显著缩小左心房内径。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对心房颤动病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各种类型心脏病均可导致心房颤动。近年来,对于心房颤动的“局灶驱动伴颤动样传导”和“多发子波折返”等假说更是众说纷纭。心房颤动一旦发生,便可使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从而降低频率的适应性,即临床上所谓的“电重构现象”,进而更容易发生和维持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主要机制是离子通道的重构,在影响心房电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子通道的变化既是AF的结果,也是维持AF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血清ACE2/Ang(1~7)的浓度与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CE2/Ang(1~7)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探寻房颤的预防及治疗的新靶点。方法收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6例,其中心房颤动(AF)组24例,窦性心律(SR)组22例]基本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CE2、Ang(1~7)、AngⅡ的浓度,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AF组可见以下改变:1左心房直径明显大于SR组[(60.70±3.08 vs.48.15±2.16)mm,P<0.05];2血清AngⅡ浓度[(45.88±2.87 vs.35.78±1.08)pg/mL,P<0.05]明显高于SR组,同时AngⅡ与左心房直径呈正相关(Pearson检验,P<0.05);3血清ACE2浓度[(7.87±0.74 vs.11.65±0.57)U/L,P<0.05]及Ang(1~7)浓度[(146.05±17.61 vs.321.71±36.50)pg/mL,P<0.05]显著低于SR组,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Pearson检验,P<0.05);4血清Ang(1~7)与AngⅡ浓度呈负相关(Pearson检验,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ACE2/Ang(1~7)可能通过拮抗AngⅡ抑制心房的重构,对于房颤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