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与肝组织HBV-cccDNA及HBV-DNA载量、血清HBV-DNA载量、肝脏病理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CHB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并对其中22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HBV-cccDNA、HBV-DNA载量;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网染、VG染色,行炎症(G)分级及纤维化(S)分期;同期检测肝功能ALT水平,并对各检测值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百分率为(9.27±2.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96±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与血清HBV DNA(lgIU/mL)载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8,P<0.05);与肝组织HBV-cccDNA及HBV-DNA(lgcps/mg)均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162、0.306,两者均P>0.05);与肝组织炎症级别及纤维化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r分别为0.056、-0.047,两者均为P>0.05);与ALT亦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04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着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导致病毒复制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TGF-β1、ColⅢ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TGF-β1、ColⅢ水平的差异。结果氧化苦参碱组TGF-β1、ColⅢ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下调TGF-β1、ColⅢ水平,减少ECM沉积,从而达到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无血清培养基中 ,加入α 干扰素 (IFN α) ,以探讨IFN α对CML DCs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分泌IL 10、IL 12P70的影响。方法 在诱导CML DCs的培养基中 ,除加入SCF、GM CSF、TNF α及IL 4外 ,还加入不同浓度IFN α。培养 10~ 14d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 ;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 ;噻唑蓝 (MTT)法检测CML DCs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 10及IL 12P70含量。结果 IFN α(30 0U·mL-1)组较无IFN α组 ,CML DCs的CD4 0、CD83、CD86及MHC I类抗原的表达均升高一倍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中OD值增加一倍 ;Ph1染色体阳性比例、IL 10及IL 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 IFN α能够部分纠正CML DCs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 ,同其解除了CML血清中IL 10对CML DCs分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尽管癌症治疗在过去的十多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肿瘤学仍属于目前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学科领域。在过去十多年里,临床药理学的进步和研发活动方面的巨大投资使得“癌症治疗”发展为“治疗过程研究”的数量急剧增加。但事实上,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治疗效果都很差,由此很多大型医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都比以往更大力度的投入资金,用于肿瘤学和其他强效候选药物的研发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衰竭,导致眼、心血管、神经、肾等组织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身体的功能缺陷及衰竭。目前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都不断上升,据统计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例,2035年将达到1.43亿,患病率高达9.70%。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1]。中医治疗糖尿病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老年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好发人群,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通过研究了解该病比较共同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的研究近年我院慢硬膜下血肿的61例病人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 半数以上的病人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头痛、精神症状、锥体束征阳性、视乳头水肿等表现,钻孔引流的在90%以上的病人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头痛、精神症状、轻瘫、锥体束征等是比较具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钻孔引流可以取得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腊上血肿46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机理及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理及方法,并发现钻孔引流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的"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调查显示,想要更健康,心情更好,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参加健走队。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研究人员分析42份观察健走队成员的研究。这些人定期健走,每次持续不到半小时。调查发现,健走者和先前久坐的生活型态比起来,健康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肾保真方干预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开同组及益肾保真方高、低剂量组。给药6周,观察血BUN、Scr、ALB、Hgb、EPO及Leptin水平;分析Leptin与EPO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BUN、Scr及Leptin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ALB、Hgb及EPO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肾保真方组BUN、Scr及Leptin水平显著降低(P<0.01),ALB、Hgb及EPO水平显著升高(P<0.01);Leptin与EPO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681,P<0.05和r=-0.676,P<0.05)。结论益肾保真方干预CRF营养不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机制可能与:降低氮质潴留,减轻毒素对蛋白合成的抑制有关;与改善肾功能,促进Leptin的排泄有关;与升高血清EPO水平,从而降低Leptin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5/6肾切除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BMSCs对肾组织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BMSCs用PKH26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40只受体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5/6肾切除+DMEM-F12组(模型组)、5/6肾切除+贝那普利组(对照组)、5/6肾切除+BMSCs组(干细胞组)。60d后观察肾功能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并观察PKH26标记的B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假手术组肾功能明显好于其余各组(P<0.05),对照组和干细胞组肾功能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Bcl-2、Bax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干细胞组Bcl-2和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6肾切除后第60d可见标记的B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外源性BMSCs可减少Bcl-2和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