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1.
在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中国海防力量强大,虽然那时已经有倭寇,也还没有形成气候。下西洋被禁止,明朝廷不再容许造大船。连水军舟船也仅仅是抓一抓小毛贼,捉一捉走私贩,限制为"缉私捕盗"船。  相似文献   
2.
杜兴 《珠江水运》2015,(2):50-51
<正>如果说南海对于宋元而言,是商贸之海、利益之海的话,那么,对于明初而言,则是礼仪之海、朝贡之海。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代表了南海不同的走向。公元1433年,也就是宣德八年,正月上元节,北京西苑照例举办灯会,明宣宗朱瞻基带着皇后和太子陪太后亲临,文武群臣及外国驻京使节也前往观看,一个叫杨士奇的大学士还献上了十首颂德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游牧区比较贫瘠及军事组织成本较低的现实出发,构造简单的博弈模型,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击草原惩罚、修建长城防御和通过和亲、朝贡贸易等方式购买和平等政策背后的经济理性。基本结论是:突入草原存在着很大的预算约束,且很难实现对游牧民族的有效惩罚,因此,修建长城进行防御和在朝贡、和亲等名义下用财富购买和平是农耕民族的理性行为。当军事组织成本发生转化时,农耕民族也会改变政策,以军事出击替代和平防御。  相似文献   
4.
李飞 《海交史研究》2007,3(2):109-126
中文文献虽未明载葡人入居澳门的具体时间,却留下大量线索供后人考索.以龙涎香为切入点对中文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中文记载与葡文记载能够相互参证.之所以长久以来对葡人入居澳门的时间争论不休,一则源于史料本身晦涩,二则是对文献的误读和曲解.对文献正确合理的解读,仅是重返历史现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6.
7.
8.
清时,琉球为中国的藩属国,两国朝贡贸易十分频繁.为了规范朝贡贸易活动,清政府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既有"先开后禁",亦有"先禁后开".这些政策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清政府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琉球国的怀柔与安抚的思想,是清政府处理与藩属国关系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此领域贡献良多,弥补了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学术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值得国内同仁重视和借鉴.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郑永常教授的近著<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即为其中的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统的中华帝国,清政府一直保持着与东亚诸国的朝贡关系.但是嘉庆年间确立了新的朝贡体制,将之前的朝贡国家与之后开始贸易交往的国家区分开.东亚的朝鲜和琉球一直都是中国的朝贡国.由于日本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不是中国的朝贡国,但清朝嘉庆年间,日本被中国视作朝贡国中的贸易互市国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