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84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地区地应力场概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坪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现场实测地应力,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反演得出隧址区的初始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隧道轴线纵剖面处于中等应力水平,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性.以此为依据,结合室内岩石试验,采用Russenes判据、Turchaninov 判据、R b/σ1判据及陶振宇判据等4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判别方法进行综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较深埋的硬岩段将产生低—中等岩爆,埋深900 m附近坚硬完整白云岩段可能出现强烈岩爆.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关于深埋长大隧道高地应力问题,业界存在许多理论和判据,不同行业、不同项目采用的判据各有不同。究竟如何预判岩爆地质灾害,有效指导安全施工。通过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勘察预判和施工验证,研究隧道高地应力问题及如何预判岩爆灾害。研究结论: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洞轴线方向夹角偏大,发生岩爆是不可避免的;基于地应力参数和岩石参数计算得出洞身开挖时存在岩爆可能性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翠华山隧道施工实践证明,在众多理论和判据中,应该多采用几种判据,综合分析后评价岩爆问题,更能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4.
贺林林  贾瑞  焦钰褀  梁越 《水运工程》2021,(11):178-185
初始地应力场是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下有限元分析重要的初始条件,其平衡结果的精度将直接影响结构数值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虽然自动地应力平衡法操作步骤最为简单、所得结果最优,但受地基或结构形式、地基土层参数及接触等复杂条件的严重制约,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受限。利用ABAQUS软件,在严格遵守实际地应力平衡时间节点的基础上,采用设置生死单元的方式实现初始地应力平衡前、后地基-结构所在空间单元的置换,建立通用自动地应力平衡方法及步骤,并通过多个典型港工结构模型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自动地应力平衡方法及步骤简单、易行,且能够方便有效地实现各种复杂情况下港工结构计算模型的初始地应力平衡。  相似文献   
5.
郭波前 《隧道建设》2017,37(5):586-592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段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高侧压系数是由构造作用所致,实践表明,在一些非构造作用岩层中也存在高侧压系数现象。依托浩吉铁路如意隧道工程,采用剥蚀卸荷模型对非构造作用缓倾岩层高侧压系数现象进行解释;采用基于岩石Kaiser效应的声发射法,对如意隧道DK476附近历史最大地应力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切线交点法作图确定Kaiser效应点,测得Kaiser应力平均值为45.6 MPa。取样点历史最大埋深测算结果为1 876 m,而现今埋深仅为140 m,地层剥蚀厚度高达1 736 m,这是导致其现今侧压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焦天磊  霍云峰 《北方交通》2023,(9):85-87+91
层状软岩隧道由于受层理作用明显,大变形问题突出,特别是在高地应力的作用下更是加剧了该类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难度。为探究高地应力条件下互层软弱围岩的合理施工方法,依托尖山高地应力互层软岩隧道,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的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可以有效控制变形并改善支护结构受力,灵活多变且工序简单,建议在施工中采用。  相似文献   
8.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围岩主要以炭质板岩为主,开挖后初期支护出现较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通过分析,高地应力和软岩是造成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初期支护强度、加设长锚杆注浆、预留合理变形量和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来控制变形。并采用超前小导洞应力释放法和预留空间释放法,以减缓变形速率。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进行探索,为此类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二郎山隧道围岩变形破裂的调研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为工程,概述了围岩变表破裂的主要类型和发育分部特征,提出了岩爆裂度分级原则与方案,建立了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调研与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邓志刚 《隧道建设》2020,40(Z1):194-201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地应力复杂多变的特点,为满足该类隧道动态设计对地应力资料的要求,提出基于上台阶开挖后拱腰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的相对比值并结合开挖揭示的围岩情况,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反算地应力的方法。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中义隧道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研究表明所述方法具有无需地应力测试、计算方便的优点,施工期间可用于地应力分析、预测。中义隧道典型区段地应力反算结果表明: 1)隧道出口及2号横洞工区的地应力分布特点并不相同; 2)围岩及埋深差别不大的区段,隧道水平收敛变形出现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应力侧压力系数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