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涛 《人民公交》2023,(7):67-71
当前,全世界已经进入新冠疫情后时代,从2019年底新冠病毒爆发以来,防疫政策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隔离管控到封城封路。第二阶段接种新冠疫苗集体抗疫。第三阶段是动态清零小范围清零。第四阶段居家隔离、个人隔离。第五阶段开始逐步放开。三年来这场病毒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是一场灾难性的冲击。全球的经济供应链需求和生产骤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控铁路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应急接种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有计划分步对武汉铁路重点人群实施应急接种。结果共接种12 599人,接种率达89.76%,其中列车员接种9 020人,接种率达到92.79%,占总接种人数的71.59%;AEFI发生率为零,一般性不良反应发生12例,发生率为9.52/万。结论在铁路重点人群中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急接种,安全可行,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改良经直肠途径建立豚鼠志贺菌痢疾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20只受试豚鼠根据感染前24 h禁食或不禁食处理分为2组,8只非禁食组参照文献经直肠灌注致病性福氏志贺菌sf301菌株,12只禁食组经直肠分别灌注PBS(5只)和sf301菌株(7只),观察受试豚鼠的感染症状,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证实其发病与否。结果非禁食组豚鼠仅有1只(1/8)在感染后24 h内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减轻、发热等典型的菌痢症状。禁食组经直肠灌注sf301菌株的豚鼠(6/7)在感染后24 h内有显著的发热症状,体重减轻则发生在感染后的24~48 h内;灌注PBS的豚鼠(0/5)无异样症状。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发病豚鼠结肠末端的黏膜以及黏膜下层遭到明显的破坏,肠壁增厚,出现水肿、糜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结论成功建立了改良的经直肠豚鼠志贺菌痢疾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态、液态培养法对疫苗生产中的生产环境、使用器材以及操作人员着装等进行无菌检测以寻找疫苗杂菌污染的原因。结果显示,地漏和SPF蛋是主要污染源。建议选用非季铵盐类消毒,同时配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交叉使用,灭菌效果坚强而持久。  相似文献   
6.
甲型流感疫情仍在境外肆虐。当前一些国家发生的人感染甲型流感疫情,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而言,如果有了数量充足的疫苗储备,或者具备足够的疫苗产能,对于防控包括甲型流感在内的相关流行疫情,其意义自然是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7.
运用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临床确诊的61份子宫颈癌Ⅱ~Ⅲ期标本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基因的检测。非同位素地高辛标记探针斑点杂交阳性检出率为45.9%,PCR检测阳性率为54.1%,两种检测结果证实HPV-16型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用灵敏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SSCP)对33例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有27例单链DNA迁移率与正常对照有不同,推测均发生了DNA序列的改变,提示HPV-16E7基因的变异在子宫颈癌组织中是较常见的现象,其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构建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14-3-3疫苗,并研究Em14-3-3分子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通过PCR扩增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14-3-3疫苗。经PCR和酶切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Em14-3-3/GST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PCR成功扩增出530 bp的Em14-3-3基因;双酶切证实Em14-3-3基因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重组Bb-Em14-3-3疫苗构建成功;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Em14-3-3/GST融合蛋白,表达效率为23%。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14-3-3疫苗,重组质粒pGEX-Em14-3-3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表达出的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抗原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报》2006,(4):150-151
对抗慢性疾病和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如禽流感,人们研发出了一种疫苗吸入器,与注射器相比,它提供了高端吸入器应该具备的性能,并且价格更为低廉。这种新型的吸入器,称作“Conix One”,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对工作在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