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148篇
综合类   103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西高速公路植被限制因子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西高速公路是青海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加之它地处高原,沿线的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及时恢复生态,非常容易导致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导致土壤沙化,因此采取恰当措施植被恢复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分析该路域影响植被恢复的因子,认为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土壤和水分供应,并通过实践探讨平西高速公路路域内克服该问题的措施,首先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其次通过建植和管护减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植物的危害,延长苗木的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2.
石质边坡绿化在漳龙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边坡国土植被绿化的原理,在石质边坡上进行植被绿化,稳定边坡、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结合边坡地质与植被生存的机理条件,在漳龙高速公路的石质边坡上的充分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绿化效果,本从如何进行喷混植生施工技术上加以阐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维植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坡面防护材料 ,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和推广价值。本文详细介绍其特点、优点以及施工工艺。并给出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公路路域退化白刺沙堆地进行围栏封育及人工促进更新复壮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干旱荒漠地区,封育和人工促进更新技术可使路域植被盖度提高17.4%,新增植物13种.植株密度增加28株/m^2,粗糙度增大18.3倍.输沙量降低5.7倍.风速降低11.37%。  相似文献   
5.
植被护坡技术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指出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有机结合以建立既稳固又有生态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草、灌、花、乔等多种类植物结合以营造优美、协调、稳定的景观,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岩土,研究经济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和种植混合基材配方,以期既保证植被护坡的效果又降低工程造价,是植被护坡技术三大发展趋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密切相 环境的影响,从可研,测调,施工等公路主要建设程序上,新建,改建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公路建设应与环境民为改造环境,建设环境和保护环境典范的目标意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在常张高速公路石质边坡的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及试验情况,指出了这一新型的生态防护技术与传统的边坡防护相比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且能稳定表层边坡,在短期内使边坡整体环境景观效果与周边协调一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且成本低、效果好的新的生物防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区公路边坡植被重建是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坡面植被越冬率是坡面生态工程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研究依托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内蒙古集宁-老爷庙标段)生态护坡工程,结果表明:喷附时间、坡向、坡度,坡面母质、坡位、冻水浇灌以及喷附基材配比等因素,都会影响护坡植物越冬能力,从而通过试验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改善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侵蚀规律,提高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采用野外冲刷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裸坡、三维网植草、人工铺草皮等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分析了不同措施下的防护效率与拦沙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8L·min-1冲刷流量下的平均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225.50、163.27s,初始产流时间与流量和植被盖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8L·min-1冲刷流量下的产流稳定时间较3L·min-1提前了约2min;植被措施的拦沙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粗颗粒泥沙的拦蓄上,边坡产流量和产沙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植被措施拦截径流效率和拦截泥沙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5.7%、53.5%;综合防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74%盖度三维网植草、37%盖度三维网植草、中部铺草皮、上部铺草皮、裸坡,建议采用以草皮为骨架配以三维网植草的边坡植被综合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规则波作用下沙质岸滩的形态变化,在波浪水槽中构建沙质岸滩剖面的演变过程。发现在规则波作用下,沙质岸滩会出现沙坝峰,存在从单一沙坝峰到双沙坝峰的演变过程,且沙坝形成后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时间变化存在离岸和向岸的往复运动。探究水深、周期和植被覆盖对沙质岸滩变化的影响,对其最大冲刷深度、最大淤积深度、冲刷面积和淤积面积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显示,水深的增大会导致沙坝向岸运动,周期的增大会导致岸滩趋于紊乱,植被覆盖对岸滩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