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41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297篇
铁路运输   131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我国现在铁路编组场尾部平面调车全部采用人工拧手闸和下铁鞋的笨重而落后的作业方式,为了提高编组场的综合能力、解决峰头和峰尾的矛盾,改变尾部作业的技术落后状态,兰州西部与哈中心采用微机可控顶与停车顶结合的调速系统来解决尾部平面调车自动化问题。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与两股道的运用试验证明,微机可控顶、停车顶调速系统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为实现尾部平面调车自动化闯出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3.
4.
80年代后期,一种由高速双体船和小水线面船概念复合的新型高性能船舶--高速穿浪船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它保留了调整双体船高速、低耗、甲板面积宽敞之优点,融合了小水线面船高耐波能力之优点,去除了小水线面船复杂的操纵控制系统及动力传递要求,使技术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建造使用成本随之下降。调整穿浪船出现后短短几年内获得迅速发展,产品已进入欧亚二洲,跻身于现代高性能船行列中成为重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召开档案编研成果展暨档案编研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编研水平,探索档案编研工作的新思路,鼓励档案工作者多出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4月份在武汉召开“档案编研成果展暨档案编研工作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6.
穿浪双体船是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船国,国内缺少相应的规范及指导性文件,使外载荷的确定成为结构强度分析的难点,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用于确定穿浪双体船的横向弯矩及扭矩的几种方法,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档案工作程序中,搜集资料是归档的基础,保管维护的主旨是为了利用,档案所具有的凭证和依据作用无可置疑。但档案的被动利用,无形中延长了问题处理的时间。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息社会,把静态的档案变为动态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尽早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给利用者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变被动利用档案的局面,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洋石油工业的进步,海运事业和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唯一的专业救助队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支队伍必须是一支。装备精良,人员精干,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的队伍”,才能不负国家赋予其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履行国际海上安全义务职责。为此,国家加大投入开发新一代快速救助船——全铝质穿浪型双体快速救助船(图1)。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针对国际高性能船舶的发展趋势,确定以穿浪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为代表,以高性能船舶及高技术船用配套系统和设备的研发为当前的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高性能船是以现代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先进的推进、传动、控制等技术,有别于常规排水型船,具有高速度、高耐波性、高费效比的特点,富有创新活力。高性能船舶的发展取决于先进的船型技术,还依赖于轻型大功率柴油机高效的推进方式和铝合金等高强度的新材料及其焊接技术。其灵活可靠的运动控制系统,完善配套的设备装置,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盾构近接侧穿既有高架桥桩基时各相关施工控制技术的适应性,以成都地铁5号线科园站—高升桥站区间盾构侧穿二环路高架桥为工程背景,提出钢管隔离桩、袖阀管注浆加固、洞内注浆加固、综合加固4种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得到结论如下:盾构侧穿高架桩基时双洞间的桩基础位置为施工的高风险区域,局部的施工保护措施可有效阻隔隧道-围岩-桩基-地表的变形传递,出现左右线高低双驼峰现象;由于隧道-围岩-桩基之间的变形传递和互相协调,靠近隧道的桩身均出现局部位移偏移,综合加固技术对控制桩基侧向位移具有良好效果;局部的保护措施对盾构衬砌局部的变形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