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97篇
公路运输   419篇
综合类   354篇
水路运输   155篇
铁路运输   312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多基于定性分析,不能满足精细化设计和运营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站点公共特征的站点精细分类方法。首先,将来源于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的进站客流量数据处理为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K-Means++算法对各个站点的客流量进行聚类;其次,建立客流量聚类结果与土地利用特征多维参数的拟合方程,计算获得居住密集型、工作就业型以及区域中心型等5种大类站点的客流量公共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属于同一大类站点不同站点的细分特性,使用5类客流量公共特征比重组合精细描述具体站点类型。 实例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精细分类方法计算得到的每个站的客流量拟合值与真实客流值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控制在14%以内,说明该分类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横南铁路东塔隧道出口段的设计介绍,阐述了挖孔桩在浅埋,偏压,小线间距等复杂困难的地形地物条件下的应用情况。该设计利用挖孔桩作为支挡结构平衡山体侧压力,以消除地形偏压对隧道造成的影响。并将挖孔桩的一部分作为隧道外边墙结构,从而取消了对隧道外侧覆盖岩层厚度的要求,解决了在小线间距情况下,因建筑空间有限而使隧道无法暗挖成洞的问题,是对特殊情况下隧道洞口设计方法的一次新的尝试,这一设计思路对类似条  相似文献   
3.
针对路线设计规范“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章节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结合作者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汽车行驶理论的角度,对冰雪道路条件下,车辆发生追尾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保证行车安全的最小行车距离。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竖向加劲肋间距和腹板鼓曲对钢板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考虑腹板初始鼓曲及取四种竖向加劲肋间距的情况下,用有限元法计算了钢板梁的纯剪和纯弯极限承载力及腹板鼓曲的变化情况,并与无鼓曲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由计算结果可知,竖向加肋间距对纯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对纯剪极承载力有一些影响;而腹板鼓曲对纯弯和纯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则可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6.
在新建和增建二线设计中,常遇到曲线地段改变线间距。现行的角图法、三角分析法都有一定的误差。我们编制了一套以坐标分析法为基础上线间距计算程序,可解决在第二线设计中平行测移,左右线换侧等一系列平面计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坐标变换进行线间距计算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公式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站点与周边土地的联动开发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城市经济和交通都具有积 极作用。对国内外城市轨道站点区域联动开发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指导中国轨道站点区域的联动开发。从产权和 城市经济学视角,将轨道站点联动开发分为内外联动和上下联动两类,并进行了相关界定。分别结合日本联动开 发政策以及涩谷站数据、上海联动开发政策和打浦桥站区域数据,对内外联动和上下联动的规划和实施途径及其 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参考更多经典的联动开发案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站点区域联动开 发的实施机制及特征;并从政策和规划设计两个角度深入阐述对中国联动开发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可采 用“政府统筹、市场执行”的模式;根据中国土地所有制度,探索“集约换使用权”“整体出让使用权”等多样 化的土地管理模式,有利于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反哺策略;制定配套且细化的技术规范,进行立体化、多样化、 一体化衔接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宁杭城际铁路于2013年7月1日正式通车,其设计速度为350 km/h。运营初期最高运营速度为300 km/h。这一速度乍看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细思之,则其设计理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那就是"追求更经济合理的列车运营速度"。这是值得肯定的。2010年8月开通的沪宁城际铁路全长300.33 km,设3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10 km,最高运营速度为350km/h;2010年10月开通的沪杭城际铁路全长160 km,设9座车站,平均站间距20 km,最高运营速度为350km/h;而宁杭城际铁路全长248.96 km,设1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25 km,最高运营速度为350 km/h。在这3条城际铁路中,如从经济合理的角  相似文献   
10.
新建神华准池铁路风洼梁隧道与既有万家寨引水隧洞发生立体交叉,净间距为13.04 m,其间距不满足相邻两隧洞间的岩体厚度不宜小于2.0倍开挖洞径(或洞宽)的安全距离要求。通过数值计算,模拟分析风洼梁隧道跨越引黄工程6#隧洞段在C80列车静载作用下和不同运行速度下(40、80、120 km/h),引黄隧洞结构的应力、位移、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变化情况,分析重载铁路隧道对引水隧洞的影响程度,表明在小间距条件下,既有的受力仍能满足安全需要;通过对铁路隧道仰拱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后,便可安全通过,避免了隧中桥或铁路改线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