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智能交通,顾名思义就是智能化的交通运输。如何赋予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当然离不开社会监管、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智障的原意是指因人脑发育不全或外伤造成的智力缺陷,我们借用这个词来比喻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中的某些匪夷所思的障碍及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智能交通只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只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比较新生早产儿与足月儿大脑基底节层面不同部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分析代谢物比值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探讨MRS在新生儿脑发育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3.0T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头颅MRS检查的正常新生儿。选取大脑基底节层面为感兴趣区,应用PRESS序列(TR=1 000ms,TE=144ms)进行二维多体素扫描;测量双侧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记录Cho/Cr、NAA/Cho与NAA/Cr代谢物比值;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各部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以及部位间代谢物比值的差异,分析各部位代谢比值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正常新生儿54例(早产/足月,27/27)。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3个部位Cho/Cr早产儿均较足月儿高(P<0.05),NAA/Cho均较足月儿低(P<0.001),NAA/Cr仅在豆状核早产儿较足月儿高(P<0.001),其他部位无差异。早产儿部位间代谢物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儿代谢物比值在豆状核与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区部位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豆状核与丘脑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侧脑室前角旁白质NAA/Cr外,各部位代谢物比值均与校正胎龄相关(P<0.05),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白质Cho/Cr均与校正胎龄呈负相关(r=-0.325、-0.633、-0.438),NAA/Cho均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r=0.604、0.773、0.483);NAA/Cr在豆状核、丘脑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r=0.487、0.367)。结论新生儿脑内代谢物存在部位差异及随龄性的时空变化特点,通过多体素MRS有望建立脑内不同部位不同胎龄正常值范围,用于脑发育的评价及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经CT诊断的13例脑裂畸形,约占同期14053例头部检查的0.1%。以癫痫、轻偏瘫和智能发育障碍为常见症状,临床上不易作出诊断。CT扫描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大脑半球出现低密度裂隙,脑皮质沿裂隙内折,侧脑室壁可出现蜂状突起样憩室和脑室变形,且可并发其他脑发育异常。作者依CT图象的裂隙形态分为楔形(6例)和窄缝形(7例)。本文对其CT表现、分型和临床症状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正常婴幼儿不同部位脑外间隙宽度,观察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脑积水的定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集213例正常婴幼儿头颅MRI平扫数据,测量前纵裂及双侧额前间隙的宽度。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各年龄组的脑外间隙宽度;秩和检验比较性别、颅内侧别之间的脑外间隙宽度差异;散点图拟合回归曲线观察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婴幼儿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宽后变窄的趋势,且具有2个转折点,4月龄脑外间隙最宽,1岁以后趋于平缓。脑外间隙宽度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内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间隙宽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理过程,尤其是<10月龄的婴儿;病理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准确诊断不仅要参照不同月龄的脑外间隙宽度参考指标,更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给妊娠后期大鼠一定剂量的双硫腙(dithizone)灌胃1周,观察了母鼠粪锌、血清锌的改变,同时对其所产仔代大脑的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硫腙连续灌胃给药1周后,母鼠24h粪锌排出量显著增加,血清锌水平显著下降。说明双硫腙可以造成实验性动物体內缺锌庵秩毙磕甘笏写奶逯亍⒛灾亍⒛缘鞍字逝ǘ纫约癛NA/DNA比值均显著下降。提示妊娠后期母鼠体內缺锌,将对仔代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57小鼠生后小脑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7、14、21 d的C57小鼠小脑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P7 d,C57小鼠小脑的皮、髓质结构明显,皮质由外向内分4层:外颗粒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P7~21 d,除皮质的外颗粒层截面积逐渐减小最后消失之外,小脑的其他部分的截面积均逐渐增加;外颗粒层的体密度逐渐减小最后消失,小脑小叶和皮质的体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髓质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层逐渐增大;NeuN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和体密度逐渐降低,钙结合蛋白D-28K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逐渐降低,体密度逐渐增加。P21 d,皮质分3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结论 C57小鼠生后小脑各部发育迅速,P7~21 d皮质由4层变为3层,外颗粒层逐渐变薄最后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溶性脑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PG)与脑发育的关系。 方法 纯种SD大鼠分为 3组 :初生组、青年组和近老年组。用盐酸胍分别提取各组大鼠的可溶性脑PG ,提取后的脑PG经DEAE sephacel柱层析分离纯化 ,再用Sepharose 4B柱层析分析其分子大小 ,用双向电泳法分析其糖胺多糖 (glycosaminoglycan ,GAG)的组成。 结果 可溶性脑PG的提取量随增龄而降低 ;可溶性脑PG按分子大小分为 4个部分 ,大分子集聚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的比例随增龄而增高 ,但其中所含透明质酸 (HA)的比例随增龄而显著降低 ;含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 (DSPG)的小分子部分也随增龄呈下降趋势。结论 可溶性脑PG随动物年龄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与脑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随机选取E12、E15、E18、P0、P5及P10期的SD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果E12、E15及E18期大鼠脑组织未见nNOS阳性细胞;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区P0、P5及P10期均可见nNOS阳性细胞。nNOS阳性细胞密度,在P0、P5及P10期逐渐降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期海马偶见nNOS阳性细胞,P5期和P10期均可见较多nNOS阳性细胞,但nNOS阳性细胞密度P5和P10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期大鼠脑内nNOS染色呈阴性反应;生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nNOS阳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小,海马nNOS阳性细胞密度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