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2篇
  免费   82篇
公路运输   1883篇
综合类   1424篇
水路运输   2432篇
铁路运输   1553篇
综合运输   19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凝 《世界桥梁》2022,(6):134-134
2022年11月6日,随着最后一根锚杆的密封材料涂装完成,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顺利完成(见图1),为下阶段主缆牵引架设及张拉奠定了基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大体量、一跨过江的设计对大桥主缆锚碇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锚碇为全桥主缆2个固定点之一,采用复合板桩嵌岩重力式基础,基础长75m、宽80m、高15m。锚碇内设置的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为主缆与锚碇连接的关键结构,承担着承上接下的作用,是南锚碇施工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湍流模型、湍流度及不同风速作用下漂浮式风力机(FOWT)基础的运动特性,以国际能源署(IEA)公开的15MW级大型半潜式浮式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FAST软件对浮式风机进行全耦合时域仿真模拟,对平台的纵荡、纵摇和垂荡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正常湍流作用下,风速高于额定条件时,平台在压载水主动调节作用下使得纵荡更加稳定,但伴随着风速增大,其对平台纵摇和艏摇的影响越剧烈;在极端湍流作用下,风速低于额定条件时,风机运行效率低,而在高于额定条件时,艏摇运动幅值增大,纵摇和垂荡运动表现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张凯 《铁道建筑技术》2020,(4):90-93,128
新机场高速公路地下综合管廊大部分结构距在建新机场高速公路桥梁较近,基坑开挖过程易导致高速公路桥梁承台及桩侧土体外露,进而导致桥梁基础产生水平变位、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对高速公路后期运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3组试验确定最优注浆参数,在管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既有高速桥梁基础附近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通过对开挖过程中基坑、桥梁基础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管廊基坑邻近桥梁基础开挖防护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采用双轮铣深搅水泥土地下连续墙(SMC)工法进行槽壁加固时,超深锚碇基础槽壁力学性能,以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南锚碇直径63.5 m、深63 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其中软土层厚达59 m,采用SMC工法进行槽壁加固)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槽壁及其周围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地表空载、铣槽机施工荷载及起重机钢筋笼下放时施工荷载下槽壁水平正应力、水平剪应力、侧向位移及周围地表沉降。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槽壁水平正应力沿深度分布整体上趋于一致,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维持槽壁稳定的泥浆合理比重为11.5 kN/m~3;槽壁在平面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土拱效应,有利于槽段稳定;深度0~35 m范围槽壁侧向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35 m时槽壁侧向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槽壁加固时两侧需各预留5 cm的变形量,以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成墙厚度;地表沉降最大值(6.38 mm)位于槽壁的角隅处,其余位置地表沉降值均较小(平均沉降值小于3.22 mm),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ALPR)在若干年前就已经被研制出来了。然而,由于该系统过去可靠性差、难以操作使用,所以直到最近才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系统中。过去的这种系统硬件笨重和脆弱,并需要专业人士安装,而今这种系统与过去相比已完全不同,不仅容易操作使用,而且因采用成熟技术而确保系统连续可靠地工作若干年,并只要用户自已安装即可。  相似文献   
7.
曾敏  王开民 《公路》2006,(1):16-20
厦门纳潮口大桥主桥墩为18根桩径为2.0 m的钻孔桩,桩长70余m,最多时穿过10层孤石,钻孔过程中受潮汐影响,文中介绍在复杂地质和条件下,海上钻孔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集装箱机械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集装箱是运输业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一次创造性的技术进步,它数十倍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巨大的财富,改变了港口、运输船、装卸机械的面貌。如今,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所有国家发展外贸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进入21世纪之始,展望未来,集装箱机械将会有哪些技术进步呢?不必讳言,由于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集装箱起重机变得愈来愈大,外伸70米,起重量70吨,起升高度42米甚至47米的起重机正在设计中即将诞生,还有吊两只40’箱的吊具等等。本文仅就ZPMC研发并获得初步成果的几项技术进步谈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车站上使用的36 t U型轨道式龙门起重机,由于基距只有8 210 mm,龙门架内框净宽只有7 000 mm,40 ft集装箱从底盘车上吊起之后不能直接过龙门架门框(40 ft集装箱长度L=12 192 mm,超出了龙门架内框净宽)而顺利装进车箱内.这就要求起重小车在底盘车上吊起集装箱之后能回转90°,以便使集装箱能纵向过龙门架门框(集装箱宽度W=2 438 mm,小于门架内框净宽),然后水平位移到铁路车箱上之后转回90°装入车箱内.由于原小车上没有回转机构,小车吊起集装箱后只能沿龙门架在梁上作直线运行,不能回转90°.  相似文献   
10.
秀屿港船公司#M01门机原采用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各机构的电气驱动及调速均采用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转子回路串电阻逐级切除的控制方式,变幅机构外加涡流减速系统。变幅机构起制动时振动冲击大,致使制动闸瓦、防振圈磨损过快而更换频繁,机构不稳定,有时甚至无法平稳吊装和定位,直接影响到码头的安全生产和装卸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